婴儿发烧37.5度时可以贴退热贴。 腋温37.5度属于低热,可以用物理方法退热,比如温水擦浴脖子、腋下、腹股沟等地方,还可以洗温水澡、喝温开水和贴退热贴。如果婴儿精神状态好,没有其他症状,可以监测体温变化。如果体温持续上升,超过38.5度时就要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退热。 发烧时要清淡饮食,多喝温开水,避免受凉和包裹过多。体温持续上升,或伴有精神差、吃奶少、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婴儿大便常规中白细胞3~5/HP,多提示细菌感染,但也不排外是标本污染引起的。 1、婴儿大便常规中白细胞正常值是0~3/HP,3~5/HP已经超过正常范围,提示有细菌感染,常见的有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志贺杆菌、大肠杆菌等,可以根据大便性状或大便培养明确。 2、如果大便标本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或取标本时接触了其他污染物,也可能导致白细胞增多。标本污染引起的,婴儿不会有其他症状。 3、要注意饮食卫生,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 大便常规中有白细胞时应该及时就医,根据症状选择用药。
婴儿大便常规白细胞6~8/Hp不正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应该积极治疗后复查。 1、大便常规白细胞正常值是0~5/Hp,6~8H/p已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提示细菌感染。 2、可以吃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果血常规显示白细胞高时可以口服头孢克肟、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如果伴呕吐、解稀水样大便时,还要吃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治疗3天后复查大便常规。 3、注意饮食卫生,婴儿以喝奶为主,辅食可以适当吃些,但不要吃蔬菜水果。 婴儿高热持续不退,呕吐频繁,大便稀且量多,无法口服补液时要住院治疗。
婴儿打百白破疫苗发烧考虑是疫苗反应导致,也要根据是否合并有其他症状,考虑其他发热性疾病引起。 1、百白破疫苗是生物制剂,里面的成分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机体具有对外界物质的排斥反应,因此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接种处红肿等疫苗反应。 2、如果接种处出现溃烂、化脓等炎症改变时,也会引起感染性发热。 3、还有些婴儿在接种时剧烈哭闹、出汗导致受凉,并发感冒而发热,可能有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吐奶等症状。 如果只有发热症状,则疫苗反应可能性大,只需要做退热处理就可以。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有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婴儿出牙发烧的时间不定,没有具体范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部分婴儿出牙时会有发烧症状,一般是低热,还可能伴有流涎、精神烦躁、吃奶少等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但发烧时间及体温高度都不确定,与个人体质有关。 2、监测体温变化。如果腋温超过38.5℃,就要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退热。 3、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比如感冒、口腔溃疡等。会有哭闹、不吃奶、咳嗽等症状。 出牙时低热,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可以不处理,体温升高时做退热处理。如果合并上述症状时,要警惕其他疾病,应该及时就医。
婴儿吃枇杷可能会过敏,但人群中对枇杷过敏的宝宝相对少。任何食物都存在过敏的可能性,包括枇杷。另外,个人特殊体质也是过敏发生的原因。 枇杷过敏的表现可能包括:1、皮肤皮疹,呈红色斑疹、丘疹或风团样皮疹,伴明显瘙痒,还有些有嘴唇、眼睛水肿表现;2、肠道过敏,表现为腹痛哭闹、腹泻、呕吐,严重的肠道出血而出现解血便;3、严重的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肾功能衰竭等。 当出现上述可能过敏症状时,应该立即停止食用并就医。
婴儿边发烧边出疹子常见于麻疹、风疹、川崎病、猩红热等疾病。 1、麻疹。发热3天后出皮疹,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从耳后开始,逐渐到面部、躯干及全身。 2、风疹是。发热后1~2天出疹,皮疹多在躯干。 3、川崎病。发热3天后出疹,还伴结膜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硬性水肿等症状。 4、猩红热。发热1~2天出疹,腋窝等皮肤皱褶处皮疹明显,还有咽峡炎、杨梅舌症状。 发热伴出皮疹的疾病相对复杂,应该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婴儿37.3℃不算发烧,但已经在正常范围上限,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发烧是指腋温大于37.3℃或肛温大于37.8℃。腋温37.3℃时已经在发烧的临界值,应该每30分钟复查体温一次,同时观察婴儿的精神、吃奶、大小便及睡眠情况。体温持续上升,或伴有发热、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肛温37.3℃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加强护理,避免受凉,也不能包裹太多,可以适当喝温开水。
婴儿发烧拉肚子时要及时退热,积极治疗拉肚子,并加强护理。 1、低热时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贴退热贴,腋温38.5℃以上时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热。不能使用塞肛药物,以免刺激肛门而加重腹泻。 2、吃蒙脱石散保护胃肠粘膜,吃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吃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3、合理喂养,婴儿以喝奶为主,尽量母乳喂养,母亲要少吃蔬菜水果。喝奶粉的婴儿可以选择无乳糖奶粉,暂时不吃蔬菜水果。 4、尽量口服补液,如果无法口服补液,或者脱水严重时要输液治疗。
一周岁宝宝老是流口水,可能是口腔内感染或者长牙引起的。 口腔内各种感染,比如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咽炎、牙龈炎时,会出现炎性分泌物而引起流口水,但宝宝一般有发热、咳嗽、哭闹、拒食等症状。有些出牙的宝宝也会流口水,但没有其他症状,或仅有低热症状,精神食欲正常,家长也可以看到刚刚露出的牙齿。 因此流口水时,如果宝宝没有其他不舒服,可以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温开水。如果有上述不适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