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的表现和症状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和骨骼钙化异常。 1、神经精神症状是最早的症状,比如睡觉不安稳、睡觉出汗、睡觉摇头、烦躁易哭闹等。 2、会出现骨骼钙化异常,比如囟门增大、颅骨软化、方颅、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手镯、脚镯、X型腿、O型腿等。 3、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遗留上述骨骼异常后遗症。 宝宝缺钙后及时补充维生素D以及多晒太阳,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是避免缺钙的关键,有缺钙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宝宝尿血尿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尿路感染、肾炎、肾病、溶血等。 1、尿路感染还有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寒战等表现,可以给予抗感染治疗。 2、急性肾小球肾炎还有颜面浮肿、血压升高等症状,可以给予抗感染、降血压及支持对症治疗。 3、肾炎性肾病还有全身浮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表现,确诊后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4、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比如蚕豆病、药物性溶血、中毒性溶血等,要做相应治疗。 尿血尿时应该立即就医,完善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彩超、肾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后才能针对性治疗。
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对母乳中的乳糖不耐受会出现腹泻症状。 母乳中含有大量乳糖,而大部分宝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酶缺乏,所以会出现大便稀、次数多、带泡沫等症状,称之为“生理性腹泻”。这是正常的,没有发热、呕吐、腹胀、精神差、吃奶少等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也不需要处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应该少吃油腻、难消化食物。 生理性腹泻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宝宝有上述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以免贻误病情。
6个月宝宝流口水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揉眼睛大部分是因为眼睛痒引起的。 1、6个月宝宝刚开始分泌唾液淀粉酶,口底又相对浅而不能及时吞下,容易流口水,称为生理性流涎,是正常现象。宝宝没有其他不舒服,不需要处理。 2、口腔内菌群失调及各种感染时也会流口水。比如牙龈炎、口腔溃疡、咽炎等,会有哭闹、不吃奶、发热等症状。 3、揉眼睛一般是眼睛痒的表现,如果有炎症时会有分泌物及充血表现。 流口水时,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可以观察,及时清理就可以。揉眼睛时要注意眼部卫生,毛巾要煮沸消毒,专人专用。有上述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宝宝流口水的原因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1、生理性的是因为宝宝分泌的唾液多不能及时吞下,除了流口水没有其他症状,称之为生理性流涎,不需要处理。 2、病理性的主要是口腔内菌群失调或各种炎症,比如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因为分泌物增多而流口水。还可能有发热、咳嗽、哭闹、进食少等症状。 流口水时要及时清理,避免口水刺激皮肤出现皮疹或溃烂。流口水时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先观察和做好护理,有其他症状的要及时就医。
宝宝流口水下巴出现红疙瘩要加护理,可以外用药物治疗,病情加重时就医。 1、流口水时下巴出现红疙瘩,是口水对皮肤刺激产生的过敏或炎症反应。要及时用湿巾清理口水,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 2、局部可以擦炉甘石洗剂治疗,但不要接触嘴巴。溃烂合并感染时,可以擦红霉素软膏抗感染治疗。 3、要积极查找流口水原因,及时治疗。 4、如果皮疹范围大,溃烂明显或出现发热时要及时就医。先做清理口水处理,局部擦药治疗,病情加重时就医。
宝宝口吐泡沫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应该立即就医。常见原因如下: 1、肺部感染,6个月以内的婴儿肺炎时发热、咳嗽症状相对少,以不吃奶、精神及脸色差、呼吸急促、口吐泡沫为主要症状。 2、各种原因导致的抽搐,比如高热惊厥、癫痫、脑炎、脑膜炎等会有发热、呕吐、抽搐、意识不清等表现。 3、各种有毒有害物中毒,比如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各种禁用药物、杀虫剂、杀鼠剂等,泡沫中会有异味。 宝宝口吐泡沫时要及时清理,避免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者泡沫误吸到肺部。
宝宝一般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约在12岁完成。 1、换牙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没有严格标准。换牙的顺序与出牙的顺序一样,乳牙逐渐被恒牙代替,约在12岁完成。18岁左右会出智齿,但也可能终身不出。 2、牙齿的健康成长与钙、磷、氟、维生素D、维生素C、甲状腺激素等有关,因此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3、换牙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要吃刺激性强和坚硬的食物。 儿童7岁以后仍未开始换牙,13岁以后牙齿仍未换完,要去医院检查。
宝宝喝药呛到气管主要是出现呛咳症状,后期可能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炎症表现。 1、药物不慎进入气管后会逐渐往下流,引起气道排异物反应,出现剧烈呛咳或痉挛性咳嗽,或伴脸色青紫,药物咳出后症状缓解。 2、如果药物残留在肺部,后期会刺激肺部出现损伤或炎症,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肺炎的表现。 3、喝药呛到时应该立即给宝宝拍背,及时清理口腔残留药物。 喝药时要选择专用勺子,避免哭闹时强行灌药。拍背处理无改善,或后期有上述肺炎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宝宝冬天流口水下巴红,可以根据病情擦炉甘石洗剂或抗生素软膏治疗。 口水中含有消化液及各种致病微生物,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发红,可能是皮肤出现的过敏或炎症型反应。可以擦炉甘石洗剂进行局部皮肤收敛。如果有破溃,可以擦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防治感染。 擦药膏时避免药物进入口腔,要及时用湿巾清理口水,避免干擦损伤皮肤,加重病情。也要避免食物接触下巴。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时,患者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