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h阴型血是血型分类的一种。 Rh血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Rh阳性,另一种是Rh阴性。其中Rh阳性就是红细胞膜上含有D抗原,而红细胞膜上没有D抗原的,就是Rh阴性。Rh阴性血的人不能输Rh阳性血,会发生溶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现在我国Rh阳性血的人较多,Rh阴性血的人较少,所以,Rh阴性血称为熊猫血。同时,也建议Rh阴性血女性,在怀孕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一般在生第一胎时不会出现溶血现象,在生第二胎时会出现溶血现象,危及生命。

窦性心律的意思是由窦房结发出的心跳,称窦性心律,是一种正常的心律表示。 正常健康人群心脏电生理的冲动都由窦房结发出,其节律规整,每一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差不会超过0.12秒。 正常的心率是60到100次/分。如果心率大于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小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律过缓。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过缓,又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不是由窦房结发出的心跳称为异位心律,是不正常的。

64排心脏CT,首先应该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造影剂显影,然后通过X线来照射心脏结构和血管。 64排心脏CT主要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或主动脉疾病,对于心脏功能、瓣膜以及心包疾病等情况、对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的,需要做心脏CT初步检查,可初步判断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或其狭窄程度、具体位置等,对疾病状况有很好辅助诊断作用,此项检查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

45岁心跳在60~100次每分钟是正常的。 静止状态下心率大于100次每分钟称为心动过速,心率的波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理情况下剧烈活动,情绪焦虑、兴奋,发烧、感染等都可以出现心率的增快,消除相关诱因,对症治疗,心率可以恢复至正常范围。病理情况下,如低血糖,高血压,心肌缺血,贫血,内分泌紊乱,心衰等也都可以引起心动过速。 当出现心动过速时,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完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查明病因后再对症治疗。

41岁血压的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对于不同的年龄,对于血压正常的要求不同,41岁到45岁男性血压理想血压是120/81mmHg,女性122/78mmHg。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者是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时,则可诊断。 影响血压增高的因素有很多,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紧张,进食饱餐,饮酒、抽烟刺激等或者是特殊药物的使用,都可以导致血压变化。

34岁血压150/100mmHg已经达到2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生活方式干预的情况下,要立即开始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已经确诊高血压或者血压有偏高倾向的患者,首选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低脂饮食,减重,戒烟酒,保持乐观的心态,控制情绪等。 多数患者血压高并没有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当患者出现头晕,心悸,乏力,视物模糊等相关症状,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完善肝肾功能,血脂,脑CT等相关检查,避免病情加重,引发高血压脑病,脑梗死等并发症。

32岁血压的正常范围: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 由于血压是一个范围,易受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暴饮暴食、剧烈活动等因素影响,因此,当一次测量发现血压增高时,不必惊慌,也不用紧张,建议休息10~15分钟之后再重复测量血压。若复测血压后仍然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诊断为高血压。 已经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上首选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减重、戒烟酒、适当运动等,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如果正规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存活期是比较理想的。 28岁已经在服用降压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必有太大的压力,高血压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副作用小,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影响,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控制血压。生活上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减重,有规律的适当运动,不熬夜,不吸烟酗酒,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存活期的长短跟疾病本身有关,和降压药物无关,因此血压控制的好,不会导致生命受到任何影响,相反,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只会对生命带来更好的影响。

20岁出现血压高属于早发性高血压。 首先要明确高血压的病因属于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根治,只能生活方式的干预。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戒烟、限酒,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其病因主要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动脉炎等。 20岁已经出现血压增高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增加,因此,要积极的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高压160算高血压,属于二级高血压。正常的成年人血压的范围为收缩压9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60~89毫米汞柱,理想血压是120 /80毫米汞柱。 当出现血压增高时,需要严格的控制血压。建议去医院完善肝肾功能,血脂等相关项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其次,在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食用盐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熬夜,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保持心情及情绪稳定,避免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