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狭窄,是可以做瓣膜置换手术的。 瓣膜置换术有一定的指征,常见的包括: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悸、下肢水肿等症状时,需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瓣口小于1平方厘米,明确诊断为重度二尖瓣狭窄,提示有手术的指征。3、当患者症状不明显,为中度二尖瓣狭窄。但患者有心房颤动的病史,且伴有血栓脱落、梗塞的风险,也需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换瓣后寿命不会太短,但具体看心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如果心脏功能受损的较严重,或出现心脏恶液质病变,预后则较差。而术前心脏功能的情况较良好,则可以达到正常寿命,但是术后的恢复也很重要,恢复不好的也会减短寿命。 所以在风湿性心脏瓣膜换瓣手术后多注意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控制喝水量,也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交叉感染。心功能良好者也要适当运动,避免过劳,定期随访检查,遵医嘱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未得到有效治疗,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
肺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率快,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减慢心率的药物。 首先术后出现心率偏高的表现,可考虑还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明确是正常的窦性心动过速,还是心律失常。明确后可以在医生的治疗下服用美托洛尔或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来控制心率的稳定,上述可以有效的降低心率。 如果是正常的窦性心动过速,建议患者多注意休息、控制好血压、调整生活方式及情绪稳定,禁忌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肺功能不好一般可以做二尖瓣置换术,但具体看肺功能差到什么程度。 肺功能不好可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矽肺、尘肺、特发性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部肿瘤。这些占位性病变会压迫肺组织,导致使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比如有咳嗽、咳痰、喘息、气促、胸闷气短等症状。 如果呼吸困难的症状较重,且不能喘息,不能立即做二尖瓣瓣膜置换术,需控制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手术。
如果患者的肺动脉高,也可以在密切观察下做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手术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缓解心脑血管缺血的症状,手术以后不能抽烟,也不要接触吸烟的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凝血四项。 如果换瓣膜前已经有明显的心脏结构的改变,或者伴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瓣膜置换后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是肺动脉高压一般情况下不可逆转,随时会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导致死亡。换瓣膜后,如果不能按时服用抗凝药,可能瓣膜上会长血栓,血栓脱落也会导致死亡。 建议患者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剧烈的运动,日常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低脂低盐饮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肾上腺瘤不一定都会出现高血压。因为肾上腺瘤也分很多类型,部分是无功能性的瘤体,一般不会释放激素,也不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因此不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还有部分有功能的瘤体,但是并不都是类似嗜铬细胞瘤一样,会释放儿茶酚胺等升高血压的物质。还有部分瘤体可能体积较小,引起的功能改变较轻微,对周围组织器官等也没有引起压迫,一般而言也不会引起血压的升高。 肾上腺瘤若引起高血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肾上腺腺瘤切除后,有可能还会有高血压的症状。 肾上腺腺瘤引起的血压升高,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其临床治疗的原则是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血压自会降到正常范围内,不用给予特殊处理。 如果在做完外科腺瘤切除手术后,给予一段时间内的降压治疗后,还会有血压升高的现象,不排除是因为腺瘤切除手术切除的不干净,或者是因为肾上腺瘤属于恶性肿瘤,可能会有二次手术;但是也不排除,此患者还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所以要综合分析进行判断。
低压高也就是舒张压高,它的升高可能是肾上腺瘤导致的。 肾上腺瘤会引起继发性的高血压,包括常见的嗜铬细胞瘤,瘤体会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会刺激血管和交感神经,短时间内引起血压的快速上升,包括舒张压。其次还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随着醛固酮激素的升高,机体体液潴留,会出现血压的升高,和肾上腺瘤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舒张压高除了肾上腺瘤引起,还有其它非常多的原因,例如原发性高血压,一过性的高血压。建议明确病因后积极的治疗,同时要注意戒烟限酒。
肾上腺腺瘤无高血压的表现是正常的。 虽然大多数患者无论是恶性还是良性肾上腺肿瘤都会引起高血压的表现,而个别恶性肾上腺肿瘤不会出现高血压的表现。但是不能依靠有无高血压的表现来判断肾上腺腺瘤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一般情况下肾上腺腺瘤会导致体内的内分泌紊乱,从而引起过多的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醛固酮等激素,引起血压的升高。所以要及时的给予肾上腺瘤切除手术治疗。 如果没有引起血压升高,则更不能忽视。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术前检查及时的给予手术治疗,术后一定要给予肿瘤病理检查。
如果肾上腺瘤术后血压仍高,需要积极寻找其他引起高血压的病因。 临床上除了肾上腺瘤引起的继发性血压升高之外,其他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以原发性高血压最为多见。 治疗上最主要是降压药的应用,常见的降压药有五大类,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可以单用药,也可以联合用药。主要目的是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其对靶器官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