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压药没有效果了,首先要评估是否与近期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有关,是否出现过度劳累、压力大等情况。 高血压患者要有健康的生活状态,及时监测血压,出现乏力、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口服降压药无效,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降压药种类或者是药物加量,避免患者本身病情的加重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平时高血压患者也要适当的锻炼,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限烟酒,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少做或者是不做加重心脏负荷的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降压药物的使用原则具体如下: 1、小剂量给药,药物均有副作用,初始用药,小剂量给药,以避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 2、选择长效制剂,每日给药一次,首选可维持24小时降压稳定药物。 3、联合用药,血压大于160/100mmHg或高危患者,应选择小剂量联合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比如β受体类药,心率减慢者、心率60次以下禁止使用;患者血压低,禁止使用利尿剂;肾功能不全者,禁止使用ACEI类降压药。 4、个体化差异,每位患者基本疾病或情况均不同,应注意个体化原则。

尚无权威资料表明什么茶降血压效果最好,但很多茶都有降压作用, 1、荷叶茶:中医临床研究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效。 2、山楂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 3、罗布麻茶: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罗布麻茶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机体微循环、软化血管、增强血管韧性,因此它能从根本上调节、稳定血压。 4、决明子茶: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 5、玉米须茶:玉米须有很好的降血压功效,临床上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高血压。

降压药的五大类如下: 一,利尿剂,适合盐摄入量较多的患者,通过利尿的作用降低血容量,从而改善高血压的这种状态。 二,β受体阻滞剂,适合交感神经活跃的高血压患者,通过阻止β1受体,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适合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通过阻止钙离子通道,从而改善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两类药物都可以阻滞血管紧张素I的产生,从而抑制血压,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可以按摩太冲、太溪、曲池、百会、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快速降压。 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系统的化验查明病因,明确诊断,由专科医生开具治疗方案,遵医嘱积极治疗,并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当锻炼。 临床上按摩治疗高血压以平肝潜阳、调和气血为主要治法,根据具体病情和情况选穴配穴,如肝火亢盛导致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配以行间、曲泉等穴位。如果出现突发性血压增高,还是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血压稳定的同时可以按摩穴位配合治疗。

晚上可以吃降压药,尤其是针对夜间高血压的患者可以睡前服药,建议服用ACEI、ARB、CCB类降压药,可以有效降低夜间高血压。 正常人血压的波动与昼夜节律相关,表现为夜间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大多数人血压的峰值有两次,分别在6~8时、16~18时之间,于20时以后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低值多在凌晨2~3时之间,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低10%~20%。 上述周期现象在老年人中更明显,可查动态血压明确血压节律。

高血压患者平时可以做一些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来控制血压。 由于运动能够改善身体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减少身体儿茶酚胺的释放量,从而让交感神经放松。另外经常运动能够锻炼到全身的肌肉,还能够增强血管壁弹性,有利于降低血压。 但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特殊性,在运动配合降血压的同时,要及时监测自己的血压情况,出现血压过低或者血压不稳定时,要避免运动,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想要降血压,可以吃以下几种水果: 1、橘子。橘子含大量的维生素C、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 2、山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 3、柿子。辅助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动脉硬化。 4、香蕉。含淀粉、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物质,对降血压效果较好。 5、菠萝。能加强体内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 另外,高血压患者平时可以进食蔬菜、低脂牛奶、富含纤维的全谷物食物,如绿豆、黑豆等,对稳定血压均有益处。

用于降心率的中成药,临床上常选用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归脾丸等。 参松养心胶囊主要治疗气阴两虚、心血瘀阻型的心率快的患者;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也是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的心率快患者的常用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都可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可以减慢心率;归脾丸主要治疗心脾两虚型心率快的患者,可以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减慢心率。 以上三种药物均为中成药,副作用较小,适应症广,适合心率偏快的老年人使用。

降收缩压为主的降压药主要有以下两类: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从而抑制RAS系统在体内的激活效应。 2、噻嗪类利尿剂。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明显优于舒张压,并适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患者。但是应用时应注意避免血钾过低的发生,如果患者同时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病状,应该避免使用。 高血压患者要及时监测血压,避免出现血压过高或者是过低的现象。血压高,不单是要以降收缩压为主,要及时去医院查明病因,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