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实,1972年生人,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影像科主任。
199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现工作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
主要从事肿瘤的影像诊断研究,开展综合应用多种影像方法,对恶性肿瘤进行准确诊断、精确分期及疗效评价、预测的研究工作。在应用磁共振成像进行直肠癌精确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价方面开展的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早期评效,为实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早期、定量影像评价指标。在国内率先应用高分辨率MRI成像进行直肠癌行术前分期,证实高分辨MRI对于直肠癌分期的诊断价值以及新辅助治疗后再分期的重要意义。密切关注影像学及相关技术发展,近年来积极致力于基于影像组学技术和磁共振功能成像新量化指标探索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研究。此外,对胃、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浆膜浸润、食管癌向周围组织浸润程度的术前判定,肠梗阻、炎症性肠疾患等胃肠道疾病的螺旋CT诊断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更多地帮助。在国内较早开展应用多层螺旋CT检测支气管动脉,深入探讨其在肺疾病中的形态改变和血流变化。共在Radiolog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20多篇,参与编写论著和译著10部。主持和参与多项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了2010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和201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1项,首都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2项。入选2012年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培养计划。
近年主要的科研方向包括:1.磁共振功能成像对恶性肿瘤疗效的早期评价;2.多模态影像方法对恶性肿瘤疗效的精确量化分析;3.基于影像组学技术的恶性肿瘤精准诊断和评效的人工智能系统研究;4.分子影像技术对恶性肿瘤精确诊断。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
周三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到宫腔、输卵管和盆腔的部位,然后
三级甲等
本院: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2号;西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