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国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协作组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及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CBNS)师资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特约编委、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编委、SCI期刊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NRR)审稿专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审稿专家。
担任研究生导师情况: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学习经历:
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部,获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WH医院任访问学者。
个人工作经历:
1997年起,历任中日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
专业特长:
擅长诊疗:①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③尿毒症及透析相关周围神经病;④周围神经卡压;⑤周围神经肿瘤;⑥脑性瘫痪;⑦脊髓栓系、脊膜膨出等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临床研究方向为①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患;②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尿毒症及透析相关周围神经病和周围神经卡压,有效改善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并预防手足溃疡和截肢;③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科研成果:
分别于2012年、2015年、2017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共计三项。2012年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
发表论文情况:
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医学期刊发表论著近百篇。
教学情况:
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培养研究生12人。
表彰奖励情况:
曾荣获2010年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2013年德国神经外科协会颁发的中国杰出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201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2005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2004及2011年度中日友好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2010、2013年度中日友好医院优秀教师奖、2008年度中日友好医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9年度中日友好医院优秀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北京大学第八界青年教师教学演示竞赛优秀奖、201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6年度中日友好医院优秀员工奖。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
周三 |
普通门诊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擅长诊疗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脊柱脊髓肿瘤、颈椎病、腰椎病)、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颅脑肿瘤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擅长:1颅神经疾患:例如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2椎管内肿瘤:例如神经鞘瘤、脊膜瘤、转移瘤、室管膜瘤等3脊柱退行性病变:例如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脊柱侧弯畸形等4脊柱先天性疾病:例如脊髓栓系综合征、脊柱裂等
擅长:垂体瘤及鞍区病变、侧颅底肿瘤(翼腭窝、颞下窝)的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病变和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治疗,脑脊液漏的修补;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外科治疗;脑瘫的外科综合治疗;脊膜膨出症的外科治疗。
擅长: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功能性疾病。颅脑肿瘤的外科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外科治疗。
擅长:1.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2.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的复合手术开通治疗,是国内较早开展颅内血管闭塞再开通的复合手术专家;3.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4.烟雾病的手术治疗;5.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复合手术治疗;6.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7.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8.听神经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的综合治疗。
眼科常规检查既包括健康人的眼科筛查,如升学、就业、入伍前的体
运动诱发电位(MEP)包括电刺激及磁刺激两种,近年来临床多采
颈部CT检查影像可用于颈部软组织、甲状腺、颈部淋巴结的诊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检查指标,并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类针对神经系统的检查,检查的手段包括脑电图
三级甲等
朝阳区樱花东路2号(本部);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西区舰船院区);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7号(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