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脑血管病、脑血流动力学、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疾病...
薛爽,主任医师。
社会任职:兼任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诊断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眩晕专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女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委员。
个人学习经历: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日本国立循环器病中心脑血管内科任访问学者。2011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卒中预防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
个人工作经历:1982年起,历任朝阳医院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2年起历任中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
1、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脑缺血发作、烟雾病、脑动脉狭窄等,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言语不清、行走不稳、复视、吞咽困难等。
2、头痛、头晕等脑部疾病及睡眠障碍相关疾病。
临床研究方向:各种原因所致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的脑部疾病。
擅长神经血管超声:
1、脑供血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枝循环的诊断与评估;栓子监测、溶栓监测、术中脑血流监测;卵圆孔未闭评估;颞动脉炎的超声诊断、脑静脉血流检测。
2、运动障碍疾病的经颅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震颤、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纹状体变性、Lewy体痴呆等。
科研成果:2001年参加国家科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综合规范化临床(内科)诊治方案研究。2010年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经颅脑实质超声在帕金森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2011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MRI联合NIRS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在中国卒中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中华神经科杂志、中日友好医院学报、解剖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等杂志等发表论文50余篇。2011年参加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之一《神经定位诊断学》的编写。2016年参与《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编写。2017年参与《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与临床应用》编写。
教学情况:曾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及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任务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导师。
表彰奖励情况:2011年荣获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颁发的仁爱志愿者荣誉证书。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普通门诊 |
||
周三 |
普通门诊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擅长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皮肤交感反应、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技术和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等周围神经影像技术。对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例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腓骨肌萎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例如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综合征等)、肌肉病(例如代谢性肌病、肌营养不良等)有较深的研究。
擅长:擅长发作性疾病、癫痫的鉴别与诊疗,熟练掌握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肌肉病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危重症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在脑血管病诊治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完成脑血管病介入诊疗500余例。
擅长: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尤其在颈动脉超声、TCD、TCD发泡试验、TCD微栓子监测、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检查、高分辨核磁共振(HRMRI)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于2011年通过国际神经超声领域的权威机构NSRG(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国际神经超声研究组)的资格认证。
擅长:擅长诊疗(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遗传性周围神经病、(3)免疫炎性周围神经病、(4)重症肌无力、(5)遗传代谢性肌病。临床研究方向为(1)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遗传性周围神经病、(3)免疫性周围神经病、(4)重症肌无力擅长神经肌肉病病理诊断技术、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基因分析技术以及肌电图报告解读
三级甲等
朝阳区樱花东路2号(本部);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西区舰船院区);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7号(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