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是指球囊套管针经皮肤穿刺至卵圆孔,从穿刺针内置入球囊导管到Meckel腔,向导管内注射造影剂,使导管尖端的球囊在Meckel腔充盈,压迫三叉神经节及神经根,损伤传导痛觉的神经,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面肌痉挛目前缓解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目前主要以卡马西平治疗为首选,除口服药物外,还可局部注射肉毒素,效果可达到90%,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半年左右可能症状会再次出现,需再次注射肉毒素。药物治疗缓解不理想者,可考虑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
面肌痉挛可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 原发性面肌痉挛目前主流的假说是桥小脑角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面神经出脑干处产生脱髓鞘反应,形成假突触,其可被邻近神经的电活动激发产生异位放电,从而引起痉挛发作。而继发性面肌痉挛主要是桥小脑脚区表皮样囊肿、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占位性病变,压迫面神经引起。
三叉神经痛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日常低盐、低脂,健康合理的膳食,可减少血管硬化的发生,这样有利于预防三叉神经痛的起病。 2、有扳机点的病人,建议在洗脸、刷牙时,有意识的避开扳机点,减少由于自己触碰到扳机点而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 3、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4、在冬季时要注意保暖。
三叉神经痛手术效果非常好。 三叉神经痛主要有微血管减压术和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有效率可达90%-95%之间,是通过分开血管和神经,达到根治三的效果。球囊压迫术则主要是对三叉神经半月结进行压迫,损伤疼痛神经,达到治疗效果,有效率也可达到90%,即使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会复发,也可再次进行治疗。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包括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地抽搐,当患者在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内耳抽动样杂音。但面肌痉挛在不发作时和正常人一样,很多患者入睡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有一定风险。 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开颅手术,所以没有小手术的说法,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微血管减压术从1966年开始应用至今,随着手术设备及器械的不断更新升级,手术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在千分之一左右。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非常顺利,4-7天就可出院。
肉毒素注射无法根治面肌痉挛。 肉毒素可以作用神经和肌肉之间神经电信号的传递部位,减弱神经像肌肉传递的冲动,从而减少面肌的抽动和不适感。但随着肉毒素的吸收、代谢,3-6个月后面肌痉挛的症状会再次出现,需要再次注射肉毒素,因此它达不到根治的目的。
三叉神经痛给患者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对精神、心理以及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功能性疼痛,由于反复疼痛,会非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些患者痛到没办法正常吃东西。所以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精神、心理以及日常生活的困扰会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