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指颅内血管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症状性的颅内血管狭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一旦出现了症状,比如头晕眼花、肢体无力、身体一侧手脚不灵活的老年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脑血管的情况。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如下: 1.急救治疗:让患者保持头高足低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内异物,急诊行颅脑CT或CTA检查。 2.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使用降压药、甘露醇或钙通道组织剂等处理。 3.手术治疗: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阻止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前兆具体有以下方面: 1、一侧眼睑下垂或者一侧瞳孔扩大。 2、同侧的头痛、面痛,继而有三叉神经感觉障碍。 3、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4、对侧肢体的偏瘫或者无力,甚至癫痫发作。 5、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障碍。 6、头晕、头痛等缺血的表现。 7、脑缺血、脑中风的症状。
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症如下: 1、血管狭窄的程度超过50%并出现相关的症状,比如一侧手脚的麻木或肢体无力。 2、血管狭窄的程度超过75%,通过相应的脑血流灌注检查发现未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 3、狭窄端的正常血管直径超过两毫米。
目前,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也可能会出现再狭窄。 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目前的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后,狭窄的发生率在7.5-32%之间,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 亚急性或者晚期狭窄是由于内膜增生引起的,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术后4-6个月,或者患者出现新发症状的时候,进行血管造影复查。
颅内动脉狭窄不一定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 1、患者血管狭窄超过了50%,且出现了狭窄症状,比如头晕、一侧手脚无力或感觉障碍,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2、患者血管狭窄超过75%,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做相应的血流动力学的检查,假如发现没有建立侧支循环,也要进行手术干预。
颅内动脉狭窄的症状依据病程而定: 1、早期:包括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一侧肢体的无力等。 2、进展期:可能出现持续的头晕、头痛、一侧手脚的无力和麻木。 3、重度狭窄期:假如发展到严重的颅内血管狭窄,会表现为脑卒中的发作。
颅内动脉狭窄分级目前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 如果脑血管狭窄少于50%,属于轻度,在50-70%之间的属于中度,大于70%的属于重度。 对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目的是根据狭窄的程度,决定进行内科治疗或者外科干预治疗,阻止脑血管狭窄进一步发展。
颅内动脉狭窄大多会导致脑缺血,少部分有良好的侧支吻合和前后交通动脉的开放的患者可能没有缺血。 判断患者脑部代偿情况,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脑血流灌注检查,明确脑部的血流供应情况,如果发现有局部缺血灶,建议入院进行DSA造影。
脑动脉狭窄不能够通过吃药好转。 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他汀类的药物,或者服用非甾体类的药物,缓解病情进一步的发展,但是通过吃药无法治疗脑动脉狭窄。 如果患者脑动脉狭窄超过了50%,吃药不能够缓解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根据患者脑血管狭窄的程度,可以选择手术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