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肿瘤内科常见各种实体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熟练掌握临床常见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等...
癌指标的升高不一定是癌症。 在正常的组织细胞受到损伤时,也可以出现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如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在饮酒、怀孕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时,同样会升高。且确诊肝癌的患者中有部分甲胎蛋白是正常的。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仅凭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是不能诊断为癌症的,但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证据。
未分化癌是指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 未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跟正常组织细胞差距非常大,细胞非常原始,分化程度非常低,可分化成各种程度的细胞。 未分化癌侵袭性更强,早期就会出现血道跟淋巴道的转移,可能发现时就伴随有远处转移,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远隔器官转移。
ASC-H并非是指癌症,而是一种癌前病变。 准确定义为不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的非典型性上皮细胞。如果是高级别的内瘤上皮细胞病变,属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若该癌前病变不进行处理,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 如确实发现细胞学是ASC-H,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手术检查,并对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两癌的筛查包括女性的宫颈癌和乳腺癌。 1、宫颈癌:主要是妇科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检查、HPV-DNA的检测,以观察宫颈黏膜情况,判断是否有高危的HPV类型的感染。 2、乳腺癌:外科体检,如视诊、触诊,以及影像检查如B超或钼靶。B超快速、经济、无创,能够判断肿物大小、形态、质地及边界。
恶性肿瘤生长因子越低越好。 恶性肿瘤生长因子越低,说明恶性肿瘤发生的概率越低。 恶性肿瘤生长因子越低,说明生长速度、细胞负荷越低,患者预后越好。但恶性肿瘤生长因子只是辅助指标,对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治疗表现还是要结合影像、肿瘤标志物以及患者的症状等来综合判断。
免疫疗法目前不能治愈肿瘤。需要联合多学科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且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机体免疫识别细胞、免疫杀伤细胞的功能进行强化,增强其识别能力、攻击能力,从而对体内异形细胞或突变的、恶变的癌细胞进行清除。 但由于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肿瘤细胞会出现表型或基因的改变,从而发生免疫逃逸。
转移癌跟原发癌区别如下: 1、来源:转移癌是通过转移形成病灶。原发癌意味着是病灶原发的。 2、临床表现:原发癌大部分是原发病灶表现。转移癌除了有原发病灶的表现,还有转移病灶的表现。 3、治疗和预后:原发癌治疗按原发灶的治疗方式,转移癌按照转移灶的治疗方式。转移癌治愈几率较低,而原发癌有机会治愈。
HSIL如果长期不治疗,5-10年可能会发展成为宫颈癌,但时间因人而异。 HSIL属于宫颈癌癌前病变,主要由HPV感染引起,大概5%的原位癌会发展成宫颈癌。在复检或体检时发现HSIL的疾病,建议使用宫颈利普刀椎切以明确情况。 若存在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在其长期刺激下,时间可缩短到1-2年。
子宫癌不会遗传。 它不属于遗传性的疾病,但发病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 错配基因修复缺陷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往往跟HPV感染的关系较大,也可能与长期没处理或未治愈的宫颈炎有关。 女性的子宫癌,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家族中存在子宫癌病史的女性患者,她的直系亲属罹患子宫癌的几率比正常人更高。
宫颈癌的筛查主要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DNA的检测。 1、液基细胞学检查:判断细胞异型性,确定宫颈是否有炎症,并确定炎症分级。 2、HPV-DNA检查:对高危型HPV的DNA进行检测。若发现是HPV高危的感染,提示要注重体检和癌症的筛查。已婚女性,建议每年一次;有家族史,建议每半年一次。
缓解癌症的疼痛可使用WHO三阶梯止痛法。 一阶是指轻度疼痛,给予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二阶是中度疼痛,可给予弱效的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有时会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一起镇痛。 三阶是指重度疼痛,给与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缓释吗啡、瑞芬太尼等。
低分化癌是指肿瘤细胞的形态、表型以及功能跟正常组织相差很大。 低分化癌说明异型性非常明显,往往没有正常组织细胞功能,生长速度更快、转移时间更早、恶性程度更高。 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因素,但同样的,疾病的分期、患者体力状况,甚至对治疗的疗效,都会影响肿瘤患者疗效的指标。
体温低跟癌症不一定是有直接关系,也不是癌症的前兆。 有一少部分癌症患者会出现体温低。导致体温低的原因有很多:①感染性休克。②失血。③营养不良。④环境温度较低,散热增加。⑤肝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脑部疾病患者,出现中枢体温调控的障碍。 若是疾病引起的低体温,应前往医院对症治疗。
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子宫肌瘤、肝囊肿、肾囊肿、脂肪瘤、乳腺纤维瘤、肝血管瘤、良性错构瘤、胃息肉、肠息肉、平滑肌瘤、脑膜瘤等。 良性肿瘤的特点一般为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活动度较好、病程时间长。绝大部分的良性肿瘤密切观察即可,但若有症状,如子宫肌瘤太大、有供血,或子宫平滑肌瘤导致腹痛等情况,需积极处理。
良性肿瘤的症状如下: 1、无症状或肿块:良性肿瘤没有太多临床症状,多见发现包块。该包块生长较慢,皮肤较正常,触摸无疼痛感受,活动性较好,长时间无变化。 2、压迫症状:如良性胸腺瘤压迫气管、食管,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问题。胃肠道良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嗳气、反酸等症状。
癌症晚期的患者活几十年的可能性不大。 癌症晚期的定义为肿瘤细胞通过血道、淋巴道,转移到远隔的器官,如肝、肺、脑、骨头等。一旦出现转移,就会对机体的功能产生影响,虽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快速致死,但会消耗机体器官功能,出现器官衰竭时,会导致死亡。 对于晚期癌症,目前医疗手段还无法做到根治。
鳞状细胞癌中分化是指肿瘤细胞分化的形态与正常细胞的类似的程度居中。 跟正常细胞相似的程度越高,则说明分化越好,恶性程度就越低,在临床上表现为生长速度、侵袭能力相对更低。 中分化鳞癌是介于低分化跟高分化之间,恶性程度居中。鳞状细胞癌中分化更多见于皮肤、肺、食道。一旦确诊,应进行早期的抗肿瘤治疗。
早期癌症往往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或没有明显的症状。 随着肿瘤发展,可能会出现症状,且生长位置不同有不同症状。 食道肿瘤,吞咽梗阻感、吞咽困难;肺部肿瘤,咳嗽、咳痰、咳血;胃部肿瘤,上腹部隐痛、饱胀、消化不良、嗳气;肠道肿瘤,便秘、腹痛,或腹泻、黏液血便等;肝脏肿瘤,肝区疼痛胀痛不适、黄疸。
因腹部脏器众多,故腹部肿瘤种类多样,其临床症状应根据不同的腹部肿瘤来分析: 1、胃癌:上腹部的饱胀不适、隐痛、消化道出血、梗阻等。 2、肝癌:肝区疼痛,后期会出现黄疸、腹水等。 3、肠癌:腹泻、便秘交替、血便、里急后重等。 腹部肿瘤到后期可能会出现贫血、消瘦、器官功能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
肿瘤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肿瘤生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 2、肿瘤扩散或转移:压迫到脏器或侵犯脏器。 3、抗肿瘤治疗:手术时引起的疼痛、疤痕遗留的疼痛等,以及放疗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皮肤、口腔黏膜的损伤。 4、肿瘤相关的疼痛:晚期肿瘤可能需要长期卧床,引发褥疮,导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