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反酸水吃抑制胃酸的药物和促进胃排空的药物。伴有胃疼症状的可以吃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1、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断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反酸的症状。 2、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包括促胃动力药莫沙比利、西沙比利等,以及助消化的药物健胃消食片等。可以促进胃蠕动时,胃内的容物尽早排空,减少胃酸反流。 3、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胃疼时可以吃胃黏膜保护剂,包括铋剂和铝碳酸镁等,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主要是通过碳呼气13和碳呼气14实验,以及在胃镜下取活检进行检查。 碳呼气13试验和碳呼气14试验,主要是让患者吞服含有碳呼吸13和碳14的尿素胶囊后进行吹起气,观察测试试剂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因为碳呼气13和碳呼气14试验都属于无创检查,比较容易让患者接受,所以比较常用。 在胃镜下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是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怀疑患者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顺便取活体组织进行检查,很少单独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查。
胃窦部出现糜烂活检,主要是为了排除癌变的可能,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一、如果患者进行活检,结果提示有癌变的可能,需要尽早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二、如果活检结果能够排除癌变,需要进行碳呼气13或碳呼气14试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阳性,需要规范使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如果局部组织发生肠化生或异型增生,建议尽早在胃镜下行黏膜剥离手术处理。
糜烂性胃炎与胃溃疡的区别包括临床症状、病变严重程度、预后等方面。 1、临床症状: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以胃区烧灼样疼痛、恶心、腹胀、消化不良等为主,吃刺激性食物后症状会加重。胃溃疡主要表现为典型的餐后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胃区烧灼疼,进食食物后刺激胃酸分泌,就会使疼痛加重。 2、病变严重程度:糜烂性胃炎是因为饮食或药物刺激,导致胃黏膜发生糜烂,但不累及肌层。胃溃疡已经在胃黏膜及黏膜下肌层形成了溃疡。 3、预后:糜烂性胃炎预后良好,很少发生癌变和其他并发症。胃溃疡属于癌前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发展为胃癌、穿孔、幽门梗阻等,预后不良。
一个月拉一次肚子是不正常的。 正常情况下,人在每天拉一到两次大便或一周拉两到三次大便,大便性状正常,呈香蕉便、质软、排便顺畅不费力。 如果一个月拉一次肚子,说明患者存在严重的便秘或进食量太少,形成的大便不能引起肠道蠕动,也不会出现排便反射。 一个月拉一次肚子多见于长期卧床不起,或者是癌症晚期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患者,先天性巨结肠或中毒性巨结肠也可能出现一个月拉一次肚子的可能,需要尽早查明病因进行治疗。
胃胀烧心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疾病: 第一,胃溃疡。由于饮食不当、长期饮酒或服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黏膜发生溃烂,累及到肌层造成溃疡。胃蠕动减慢,胃酸刺激溃疡部位,就会引起胃胀、烧心等症状。 第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导致胃黏膜出现糜烂、胃蠕动减慢、消化不良,出现胃胀的症状,胃酸刺激胃黏膜糜烂的部位,出现烧心症状。 第三,反流性胃炎。胆汁或肠内容物反流进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胀、烧心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四联治疗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之一。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引起慢性胃炎、胃癌或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需要使用四联药物进行治疗。 四联药物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胶体果胶铋两种药物,联合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为硝基咪唑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 治疗期间要遵医嘱严格按照疗程治疗,定期复查,达到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糜烂性胃窦炎的症状以胃痛、反酸及消化不良等为主。 1、胃痛:糜烂性胃窦炎是指慢性胃炎病情加重,胃粘膜出现糜烂。会引起胃部烧灼样疼痛的症状,饭后疼痛的症状会加重。 2、反酸:糜烂性胃窦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会出现反酸、嗳气和烧心等症状。 3、消化不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胃的蠕动功能明显下降。胃蠕动功能减慢会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4、糜烂性胃窦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的症状,会出现黑便。长期出血会引起贫血。
胆汁反流是指肠道内的胆汁、肠液反流进入胃内的一种病理现象。 胆汁反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幽门手术,或者其它原因导致幽门功能下降、幽门松弛。当患者长期便秘或者肥胖、咳嗽等导致腹内压增高时会使肠道中的胆汁、肠液反流进入胃内。反流进入胃内的胆汁和肠液作用于胃黏膜,就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胃烧心及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尽早确诊后进行系统的治疗。
胃反流性食管炎的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合理搭配,改变饮食习惯。具体如下: 1、清淡饮食: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饮食上需要以清淡的、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尽量不要给患者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和产气食物。 2、要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适当的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牛肉、鱼肉等,保证营养素摄入均衡。 3、改变饮食习惯:要养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吃饭时,尽量要避免说话,防止吞进大量气体。晚上在临睡前最好不要吃任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