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要低盐、低脂、低蛋白、低糖含量食物的摄入,以避免血糖增加太多。所有的水果都是按热量来计算以及含糖量和升糖指数,所有水果因为都含有糖分和热量,所以都会升高血糖。 当然也会对血脂有影响,所以没有水果可以明确的降血糖、降血脂等。如果患者血糖高以及高脂血症,需要控制饮食,同时需要增加运动。运动可以有效的消耗体内热量,能平稳控制血糖,并且促进血脂下降。
如果是正常使用的胰岛素笔针头并不需要消毒,只需要注射胰岛素前消毒要注射部位的皮肤就可以,消毒以后也需要等酒精棉球擦了以后变干,没有附着酒精才能够继续注射胰岛素,否则有可能影响数值,打了胰岛素以后需要及时盖住笔帽防污染。 另外,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以后也要监测血糖,了解清楚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有效控制平稳血糖,才能够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测c肽就是测胰岛素释放实验,了解清楚胰岛素分泌情况,因为c肽与胰岛素是同时分泌,c肽最稳定,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是最准确的了解胰岛功能的状态。因为胰岛素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可能有误差,所以以c肽为准,当然也要看胰岛素分泌的具体情况。 如果c肽空腹低于正常值,说明是1型糖尿病,也就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功能衰竭导致的。如果胰岛素比正常值还要高,或者c肽也比正常值高,说明存在胰岛素抵抗,就是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点来以此判断糖尿病的类型。
降胰岛素指的是胰岛素抵抗存在,胰岛素分泌增多一般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这种情况吃任何水果都不能够降胰岛素,因为水果都含有热量有升糖指数能够升高血糖,所以只有进餐低热量的食物才对胰岛素没有明显影响。 降胰岛素最明显的就是要增加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热量和脂肪,可以明显降低血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抵抗就可以降低胰岛素,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增加运动。
睡前血糖多少不需要打长效胰岛素,是否需要打长效胰岛素也要根据血糖的具体情况,以及第二天空腹血糖情况。 还有就是打的胰岛素的剂量,如果打的胰岛素的剂量比较多,睡前血糖即使正常,第二天血糖如果高,也需要增加剂量。 如果睡前血糖正常,打了胰岛素以后,第二天血糖也在正常范围,需要继续按原料进行注射,如果平时血糖比较高,睡前血糖比较正常或者偏低,可以减少长效胰岛素的注射剂量。所以这些情况需要灵活掌握,一定要监测清楚血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药物剂量。
正常人在做糖耐量实验以及胰岛素释放实验时,三小时应该恢复到空腹水平,胰岛素最高时间是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达到高峰,三小时恢复到空腹指的是达到空腹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正常情况一般标准范围是4.0到15.6之间。 如果出现增高,说明是2型糖尿病的特征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如果不足低于正常范围,说明胰岛素分泌障碍可能是1型糖尿病,当然还需要根据C肽的情况来进一步决定。
如果诊断为高脂血症,首先需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饮食指的是清淡饮食,可以多吃蔬菜,避免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定要少吃肉类,增加运动可以有效的消耗体内热量和脂肪,有助于控制血脂。 如果血脂明显升高,还是需要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果以胆固醇升高为主,就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血脂的药物,当然,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身体情况,也要化验一些其他指标,比如肝功能,肾功能等等,用药以后也需要定期复查。
血沉男女的标准值不一样,男性是0到15,女性在0到20之间都是正常范围,所以血沉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正常的。 如果血沉增快生理性的情况是儿童或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者妇女月经期、妊娠期都可以加快;如果病理性的加快首先见于炎症性的疾病,还有就是组织损伤以及坏死甚至恶性肿瘤,也会血沉明显增快;有的患者伴有严重的贫血也会导致血沉增快,常见的疾病就是肺结核、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一般如果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可以首先选择双胍类药物在夜间服用,这样可以控制第二天空腹血糖,还有就是可以选择中效胰岛素,或者长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来控制第二天空腹血糖。 当然糖尿病患者也需要监测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比如,三餐后两小时血糖以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更好地控制血糖,如果血糖升高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治疗。首先完善各项化验检查了解清楚有没有并发症的情况,有没有不适合口服药的情况,如果不适合口服药物就必须胰岛素治疗。
如果是抽血化验血糖6.2提示血糖轻度升高,因为普通正常人空腹血糖应该低于6.1,这种情况建议查糖耐量试验,进一步查餐后两小时血糖。 最标准的同时需要查胰岛素释放实验了解清楚情况,也要看各时间段的血糖情况。 如果是妊娠期,因为对血糖要求非常严格,空腹血糖应该低于5.1,如果高于5.2就可以诊断为妊娠糖尿病。所以不同人群标准不一样,如果是妊娠期6.2有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查糖耐量实验,了解清楚餐后血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