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尿血尿好还是坏,主要根据引起的病因来决定。 1、尿血是泌尿系统疾病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因为结石引起的血尿主要是指在排石的过程当中,或者是在运动活动的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平时只要多喝水,多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够将细小的结石排出体外,尿血的症状自然就会得到控制。也可以通过服用排石颗粒进行治疗。 2、如果尿结石的体积比较大,通过保守的方式治疗后没有效果,就需要采取体外碎石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
几天尿血尿可能是真性血尿,也可能是假性血尿。 1、假性血尿主要是与患者这几天进食的食物或者是药物有一定的关系,而并不是真正的血尿。 2、真性血尿则是由患者受到刺激之后,导致泌尿系统疾病所引起,比如说尿频、尿急、尿痛或者有全身的发热症状。伴有血尿的话,考虑可能跟泌尿系统的炎症有关。 3、患者出现血液病之后,也是会有尿血尿的情况发生。 患者出现尿血尿的症状,第一时间就要前往医院做一个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
急性肾炎患者在1~3周前,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等,之后会出现全身水肿、肉眼血尿、血压升高等症状。检查时急性肾炎抗链O升高,血补体C3降低,一般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补体C3会在6~8周后恢复正常。 慢性肾炎在前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在体检时才会发现血压升高或者是血尿、尿蛋白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治疗会导致慢慢出现水肿、乏力、腰痛、尿痛等症状。 慢性肾炎是一种长期病症,不可被治愈。
肌酐高可以不用透析,肌酐较高才需要做透析。 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在肌酐轻度升高时,暂时不用透析。可以做肾穿刺活检,同时搭配服用排毒素和保护肾脏的药物改善,如百令胶囊、保肾康等;肌酐较高,会形成尿毒症,需要做透析,可以选择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血液透析需要去医院做,每周做三次,腹膜透析可以自己做,但需要做好消毒。 因此,当肌酐高时要及时就医,检查病情的程度,针对性治疗。服药前要咨询医生,不要盲目服用。
肌酐156umol/L/较严重,一般提示肾功能不全。 肌酐属于人体的代谢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一般男性的肌酐正常值在50-100umol/L左右,女性的正常值在40-88umol/L左右。而肌酐156umol/L已经超出正常水平,提示有肾功能不全的迹象。 因此,肌酐值在156umol/L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需要检查肾脏的损伤程度,然后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食,在降低肌酐的同时要保持血糖平稳,可以适量进行运动。
后段尿血应该是尿路感染、结石导致的,具体如下: 1、膀胱炎症、前列腺炎、尿道炎等,是因为尿路中的细菌繁殖,导致的感染。一般感染会导致尿路出现充血、肿大,导致出现血尿等情况。 2、结石包括肾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尿道会因为结石的存在,受到损害活动后会出现血尿等症状。 3、如果患有肿瘤,如尿道肿瘤、肾肿瘤,尿道会因为肿瘤的存在,压迫到尿道会出现血尿、腰痛等症状。 出现血尿应该尽快去医院做详细检查,进行对症治疗。
喝水少不会导致尿血,尿道出血可能是结石或者是尿道感染导致的。 喝水多少与尿血没有关系,喝水少只会导致尿液浓缩变黄,并不会导致尿道出血。尿道出血应该是泌尿系统有结石,结石会导致尿道出现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尿血的情况。如果尿道细菌感染或者是病菌感染,尿道会因为感染出现炎症,导致尿道充血、红肿,出现尿血的症状。 身体出现血块、血尿,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
喝黄芪不会导致尿血,出现血尿是因为体内有导致血尿的疾病。 黄芪是一味中药,是补气、补血的药物,每天喝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的功效,还具有利尿、生肌等效果。黄芪服用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阴虚阳亢、脾气暴躁、鼻子出血等症状,所以喝黄芪并不会导致出现血尿。 血尿是由于肾脏类疾病如肾脏肾小球肾炎,结石类如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以及尿道类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导致的血尿。
肝肾功能多久检查一次,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如果是正常患者,肝功能检查一年一次即可。 2、如果患者在近期服用药物,比如肺结核患者,则需要2~4周进行肝功能检测,防止出现比较严重的肝损伤。 3、若是存在肾功能异常,需要检查的频率会更高,防止出现比较严重的肾衰竭。 4、ICU的患者这时病情比较严重,可能24小时要检查多次。 肝肾功能是评判患者肝脏和肾脏功能好不好的一种手段,具体是要根据患者什么病情来决定多久检查一次。
腹膜透析的并发症如下: 1、容易发生硬化性腹膜炎以及胸腹漏,由于负压内增高,还会出现间接疝和直接疝、肠穿孔等并发症。 2、外界病原菌进入导管会使导管发生感染,会出现腹透液浑浊以及发烧的症状。会使腹膜功能下降、腹膜纤维化,严重的还会使腹膜功能丧失。 3、腹膜透析液通过腹腔进入胸膜会形成胸腔积液,会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的表现。还会引起腹胀、打嗝以及腰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