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小儿消化道、呼吸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营养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各位家长,别让商家赚走你的焦虑钱。90%的叶黄素广告都在偷换概念,防近视的根本不是吃补剂。如果在纠结要不要买叶黄素补剂,请先看完这篇科普。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视网膜黄斑区,其作用是过滤有害蓝光,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目前没有任何高质量研究证据表明叶黄素可以延缓或阻止近视进展。 虽说叶黄素不能预防近视,但对眼睛也有好处。叶黄素是个抗氧化剂,能帮助维持眼睛的正常功能。人体没办法产生叶黄素,得从吃的东西里获取,像菠菜、玉米、鸡蛋都是很好的叶黄素来源。 所以要想孩子不近视,可别迷信叶黄素补剂,要让孩子少看屏幕,多出去玩,看书的时候坐端正,每周多吃几次深色蔬菜,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孩子的眼睛。
今天纠正一个在宝妈群体中广泛流传的错误认知,经常听到有人说母乳6个月后就像白开水一样失去营养,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育儿谣言。 从专业角度来看,母乳的营养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依据宝宝的成长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完美适配宝宝的成长需求。当宝宝满6个月后,母乳并非不再有营养,而是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单纯的母乳已无法完全满足宝宝的全部营养需求,此时需要适时添加辅食。 然而母乳仍旧是宝宝重要的营养供给源,其中包含的抗体、免疫因子以及脂肪含量等,均会根据宝宝年龄而发生适应性变化,这些成分对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大脑发育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建议,母乳喂养可持续至两岁或更久,这正是源于母乳营养的不可替代性。守护宝宝健康成长,从科学认知母乳开始,相信专业,拒绝谣言。
3个月宝宝的发育标准,记住这5个关键点: 一、看大动作,趴着时能抬头45度,小手小脚活动灵活; 二、看精细动作,能主动抓握摇铃,能把手指放进嘴里; 三、看视听能力,眼睛会追着玩具移动,能听到声音会转头找; 四、看语言发育,开心时会发出呜等单音节,和大人咿呀对话; 五、看社交情感,看到妈妈会笑,开始认生哭闹。 最后要提醒,每一个宝宝发育节奏不同,如果宝宝出现持续不会抬头,眼神不追物,对声音无反应,建议及时去检查一下。
孩子贫血不要再猛喂红枣了,贫血应该吃这三类食物补血。 第一类是红肉和动物肝脏,如猪肉、牛肉、羊肉这些肉类,每天吃够50克,猪肝、鸡肝等肝脏每周吃两次,每次15克。 第二类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红柿,这些可以提高孩子的铁吸收率。 第三类是豆类和坚果,如黄豆、黑豆、黑芝麻,可以给孩子打成豆浆喝,坚果磨成粉拌在饭里吃。
孩子发育迟缓有5大征兆,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可能是发育迟缓的警示信号。 一、大动作落后,例如一岁不会扶站,两岁不会独走,运动明显比同龄孩子慢半拍。 二、语言沟通弱,比如一岁半不会叫爸妈,三岁不能说短句,或无法用肢体表达需求。 三、社交反应差,回避眼神,不理会他人呼唤,对周围人和玩具缺乏兴趣。 四、精细动作差,两岁不会捏小物品,三岁不会握笔涂画,手部协调困难。 五、认知理解低,听不懂简单指令,如拿杯子,不会模仿日常动作,如挥手再见。 发育迟缓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如果孩子出现两项以上症状,请尽快到医院评估,进行科学干预,让孩子跟上成长步伐。
家里两岁小宝贝突然性情大变,摔碗耍赖,先别急着崩溃。这不是故意捣乱,而是人生首个叛逆期到了。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 此时家长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接纳情绪,先蹲下来抱抱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生气了,等情绪平复后再沟通;第二,替代选择法,把“别乱跑”换成“你想走左边还是右边”,给孩子选择权;第三,温和立规则,提前约定,玩具玩完要收好,违反后平静执行后果,比如暂停游戏5分钟。 记住,叛逆期处理好,孩子未来更有主见。别打骂孩子,用科学方法,陪伴度过成长关键期。
宝宝咳嗽怎么办?今天分享三个宝宝咳嗽居家护理小妙招。 第一个是拍背排痰:让孩子趴在腿上,手指并拢并弯曲,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轻拍孩子的背部,拍1到2分钟,帮助痰液松动。 第二个是蜂蜜舒缓:睡前半小时给孩子喂1到2勺纯蜂蜜,缓解咳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兑水喝,但是要注意,一岁以下的宝宝禁止吃蜂蜜,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 第三个是湿化空气多喝温水: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到60%,给宝宝喝温水,少量多次喂稀释痰液。
家长们注意,这三类疫苗不打,可能留隐患一定要记好。 第一类是五联疫苗,能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原本需要打12针,五联疫苗只需4针,减少宝宝受罪,还能提前建立保护,2月龄就可以接种,建议优先安排。 第二类是肺炎加手足口疫苗。十三价肺炎疫苗,6月龄到5岁儿童高发肺炎球菌感染,轻则咳嗽发热,重则引发脑膜炎,建议6月龄前接种,保护力最强。手足口疫苗,专门针对EV71病毒,能预防74%的重症手足口病,三岁以下必打,越早接种越好。 第三类是流感疫苗。流感不是普通感冒,易引发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6月龄以上孩子每年都要打,尤其幼儿园小学人群密集场所,建议流感季前9~11月接种。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自费疫苗是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并非可打可不打,根据宝宝年龄和感染风险,合理选择,别等生病才后悔。
宝宝消化不良,拉肚子怎么办?先别慌,教你3招科学处理。 第一步,补液防脱水,拉肚子最怕脱水,优先喝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喂,别只喝白水或糖水。 第二步,调整饮食,减轻肠胃负担,母乳宝宝继续喂养,奶粉宝宝可以换用无乳糖的奶粉,辅食宝宝暂停吃肉、蛋、海鲜,吃小米粥、软面条,苹果蒸熟打成泥,帮助止泻。 第三步,保暖肚子,别让宝宝肚脐着凉,用温毛巾敷肚子,或顺时针揉五分钟,缓解肠胀气不适。 最后要提醒一句,如果宝宝出现血便、持续性呕吐、高烧、尿量减少,尽快就医看一看。
8个月宝宝见到邻居就爆哭,真的是胆小吗?恰恰相反,这种认生反应藏着大脑发育的黄金密码。 在宝宝3到18个月的时候,突然变得怕生,这恰恰说明宝宝的认知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开始靠眼睛看、耳朵听这些感觉来准确地区分熟人和陌生人的脸,这就表示宝宝的大脑对周围环境的分析和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同时,宝宝知道用哭闹来表示自己心里不安,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在认知和情感发展上可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面对宝宝认生,家长们一定要记住两个“别”:一,千万别强迫宝宝打招呼;二,千万别当着别人的面说宝宝内向。 作为陪伴过许多宝宝成长的儿科医生,我想告诉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节奏,强迫反而会吓到这颗正在发芽的小种子。
辅导孩子写作业5分钟,孩子不是要喝水、上厕所,就是偷偷玩橡皮,这不是孩子故意气你,而是专注力没培养好。今天教你三个实用的方法:第一招,打造无干扰环境,书桌别放玩具、零食,学习区和玩乐区严格分开;见过家长,把孩子书桌搬到客厅,结果孩子总被电视吸引,专注力越来越差。安静简洁的空间,能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招,分段训练,循序渐进,别要求孩子一下专注半小时,先从5分钟开始,比如用沙漏计时,陪孩子专心拼一副小拼图,完成就给小奖励,慢慢延长时间,孩子专注力自然提升。第三招,玩专注力游戏,舒尔特方格、听故事找关键词,都是很好的训练方式,每天10分钟,在玩中就能锻炼孩子专注力。别再抱怨孩子不专心,现在就试试这些方法,会看到惊喜变化。
新手爸妈注意,宝宝黄疸高可不是小事。黄疸高的三大危害从轻到重需要知道: 第一,伤肝脏。轻度黄疸会让肝脏代谢负担加重,可能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但多数能自己恢复。 第二,毁红细胞。溶血引起的黄疸会持续破坏红细胞,导致宝宝贫血,全身水肿,严重时得换血。 第三,损伤大脑。如果胆红素进入大脑,会沉积在神经核团,轻则嗜睡、拒奶、身体打挺,重则留下手脚不自主抖动、听力障碍,甚至脑瘫的后遗症。 记住,黄疸不可怕,但超标必须治疗。转发给家人,守护宝宝健康。
孩子一直拉肚子,记住三要三不要救急。 第一要防脱水,拉肚子最怕脱水,只要孩子尿少、哭时没眼泪、口唇干裂,立刻喝口服补液盐Ⅲ,小口分多次喂。 第二要吃对食物,婴儿宝宝继续喂母乳或奶粉,辅食宝宝改吃大米粥、面条、苹果泥。 第三要守护屁屁,孩子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吹风机低温吹干。 三不要,不要乱喂止泻药,不要停母乳,不要给孩子喝糖盐水,这些可能让孩子拉肚子更严重。
孩子肚子鼓得像西瓜,下面教你知道怎么回事。 原因一,生理性腹胀,最为常见。小孩腹壁肌肉薄弱,腹腔里面器官相对较大,加上吃奶时吞入空气,看起来就鼓鼓的。孩子能吃能睡,排便正常,这属于正常现象。 原因二,消化不良或是胀气。吃太多太快,如吃了豆类、红薯这些易产气食物,肠道积气,孩子肚子会鼓的硬邦邦,可能伴随频繁放屁打嗝。 原因三,便秘导致的腹泻腹胀。如果孩子几天没有拉大便,粪便就会积聚在肠道内,孩子可能出现食欲下降,排便困难,摸肚子感觉到条索状硬块。 原因四,病理性因素,少见情况像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肝脾肿大或者腹腔积液等,常伴随体重不增,腹痛、呕吐的症状。
为孩子长高砸十万打生长激素,最后身高却没变化。别让病急乱投医害了娃,今天必须认清这些真相: 孩子长不高,因素远比想象复杂。遗传虽占大头,但熬夜打乱生长激素分泌,长期挑食缺钙,甚至腺样体肥大导致呼吸不畅,都会偷走长高机会。 我曾接诊过一个孩子,因腺样体肥大,一年身高仅增长一公分。生长激素绝非万能增高针,能用的前提极为严格:一、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垂体发育异常等疾病;二、骨龄检测显示,骨垢线未闭合;三、经过全面检查,排除肿瘤等风险。盲目使用,不仅可能引发水肿、血糖异常,更会加速骨垢线闭合,让孩子永远失去长高可能。 记住,正规医院的骨龄评估,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才是判断的金标准。别因焦虑误判,科学长高,从理性决策开始。有疑问,评论区随时问。
一勺蜂蜜可能让宝宝呼吸暂停,这不是谣言,而是致命危险。 因为蜂蜜藏有肉毒杆菌孢子,一岁以下的宝宝肠道环境脆弱,无法抑制这种细菌繁殖。细菌一旦产生毒素,毒素入血攻击神经,会导致婴儿肉毒中毒,出现便秘、吸吮无力、哭声弱,甚至呼吸困难,严重可能致命。 如果宝宝误食蜂蜜,要立即观察有没有出现吃奶无力、哭声微弱、便秘、眼睑下垂等症状,如有异常第一时间送医。 记住,蜂蜜水、蜂蜜辅食、含蜂蜜的糕点都要避开。一岁以上肠道发育完善的孩子,才能安全食用。转发给家人,别让爱变成伤害。
家长注意宝宝咳嗽,出现这三个信号,可能是肺炎前兆。 前兆一:咳嗽声不对劲,感冒咳嗽大多是单声咳,如果咳嗽声变犬吠样空咳,甚至咳完就吐,就要注意警惕肺炎。 前兆二:喘气变快变费劲,婴儿的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50次,1岁以上儿童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40次,吸气时锁骨窝肋骨缝都凹进去,要赶紧就医。 前兆三:痰和食欲变化,咳出来的痰发黄发浓,甚至带血丝,食欲下降,严重的时候水都喝不进去,一定要及时找医生看看。
给娃买礼物,这些坑千万别踩。 送营养,避开甜蜜陷阱,别把糖果、巧克力当节日礼物,孩子吃多了不仅蛀牙,还影响食欲。换成无糖酸奶、新鲜水果礼盒,好吃又健康。准备节日大餐时,别让孩子吃到撑,7分饱才是黄金标准。网红儿童酱油钠含量高,调味要少用。 送快乐,警惕运动伤害,带娃疯玩,跳绳别超过15分钟,学龄前孩子关节脆弱,玩平衡木、攀爬架时,一定要做好防护。运动后别急着喝冷饮,容易刺激肠胃。 送安心,关注成长信号,别忘了健康检查,每年一次骨龄检测很重要。孩子出汗多不长个,别盲目补钙,可能是气虚。生长曲线异常,及时就医。一起用科学守护孩子的快乐童年。
脐带护理做错,宝宝可能终身留疤。三步安全护理赶紧码住: 第一步,洗净双手,用75%的医用酒精沾湿无菌棉签; 第二步,提起脐带的残端,从脐窝中心由内向外螺旋状消毒,每根棉签只用一次,别来回擦; 第三步,等酒精完全挥发再穿尿布,避免摩擦。宝宝的脐带一般1~2周就会自然脱落,脱落后再消毒2~3天巩固一下。特别注意,宝宝脐带未脱落前别沾水,洗澡时要用防水贴。 如果发现脐部渗血、有异味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或宝宝发烧,要立即就医。科学护理,让宝宝脐带顺利脱落,有问题评论区留言解答。
宝宝确诊肺炎,是否一定要住院,关键看以下几点: 一看年龄,6个月以下婴儿免疫力弱,通常建议住院观察; 二看呼吸,如果宝宝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出现三凹症,说明缺氧,需立即住院; 三看体温,宝宝持续三天以上39度高烧不退或反复高烧,需要住院; 四看状态,拒食、嗜睡、口唇发紫,血氧小于94%必须住院治疗。 如果选择居家护理,必须确保环境通风湿润,勤拍背排痰,一旦宝宝出现点头呼吸或抽搐,马上送急诊。记住,肺炎变化快,别拿孩子赌运气,应住院时别犹豫,早期治疗防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