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夏朝霞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 眼科

擅长:眼科各种外眼疾病、白内障的诊治、葡萄膜炎、青光眼、远视、近视等屈光不正、眼整形及...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直播
有青光眼,日常能戴墨镜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有青光眼,日常能戴墨镜吗?听听医生怎么说

青光眼患者是可以戴墨镜的,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墨镜。 在强光环境下,戴墨镜可以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让眼睛感觉更舒适,从这方面来说,对青光眼患者是有好处的。 不过,要避免戴那种过暗的墨镜,因为过暗的环境会使瞳孔放大,瞳孔放大可能会导致房角狭窄,影响房水的排出,尤其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所以,在选择墨镜时,要选透光率合适的,不要选颜色太深的。 另外,在室内或者光线较暗的地方,就没必要戴墨镜了。不然,反而会让眼睛处于较暗的环境中,可能对眼睛不好。 注意了,要是戴墨镜的时候感觉眼睛不舒服,比如胀痛,这时候就不要再戴墨镜了,如果不舒服的症状,出现时间超过1天,也应该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眼胀头痛勿轻视,这可能是青光眼发作!
眼胀头痛勿轻视,这可能是青光眼发作!

眼胀头痛有可能是青光眼发作的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眼胀头痛都是青光眼引起的。 青光眼发作时,由于眼压突然升高,会对眼部组织产生压迫,进而引起眼胀,这种胀痛还可能放射到头部,导致头痛,有时还会伴有视力模糊、看东西有彩虹样光圈等症状。 不过,像视疲劳、偏头痛、鼻窦炎等问题也可能出现眼胀头痛的情况。视疲劳多是因为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眼睛过度劳累导致的,休息后通常会缓解;偏头痛则可能是单侧头痛,还可能伴有恶心等症状。 所以,要是出现眼胀头痛,别太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可以先休息一下,看看症状有没有缓解。如果症状持续不消失,或者还伴有视力变化,那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眼压和眼底,这样才能明确原因,对症处理。

家长必看:散瞳验光安全吗?对孩子眼睛有无伤害?
家长必看:散瞳验光安全吗?对孩子眼睛有无伤害?

散瞳验光对眼睛是没有伤害的,家长们不用太担心。 散瞳验光其实是通过药物,让眼睛的睫状肌麻痹,暂时失去调节能力,这样验光得到的度数会更准确,尤其是对儿童来说,他们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不散瞳很容易出现验光不准的情况。​ 散瞳后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暂时的不适,比如看近处的东西模糊,怕强光,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一般几小时到几天就会恢复,不会对眼睛造成长期影响。​ 当然啦,散瞳验光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比如有青光眼病史的人就需要谨慎。不过,对普通孩子来说,散瞳验光是很安全的,为了得到准确的视力数据,该做的时候还是得做哦。​

做到这几点,假性近视可恢复正常!
做到这几点,假性近视可恢复正常!

孩子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关键在于及时调整用眼习惯。 假性近视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眼睛的睫状肌持续紧张、痉挛,暂时失去了调节能力,出现看远模糊的情况,但眼球并没有发生真正的结构改变。​ 要让假性近视恢复,首先要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次看书、写作业或看电子产品不超过20分钟,然后远眺6米以外的物体20秒,这样能让睫状肌放松。 其次,增加户外活动,每天保证足够的时间在户外,阳光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促进睫状肌恢复正常功能。​ 另外,也可以在遵医嘱使用缓解视疲劳的眼药水,帮助放松睫状肌。不过要注意,假性近视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发展成真性近视。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先去医院检查清楚是不是假性近视,再对症处理。​

高度近视的人,青光眼风险阿高吗?
高度近视的人,青光眼风险阿高吗?

高度近视的人得青光眼的风险,确实比普通人高不少哦。 这主要是因为,高度近视的眼球结构有点特殊,眼球被拉长,眼球壁比较薄,视神经乳头的结构也更脆弱,对眼压的耐受度会降低。 而且,高度近视可能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让视神经的营养供应跟不上,时间久了,视神经就更容易受损。 所以,高度近视的朋友,可不能只盯着近视度数。定期查眼压、眼底和视野特别重要,尤其是家里有青光眼病人的,更得提高警惕,早发现才能早处理。

检查眼压正常,为什么视野还在变小?
检查眼压正常,为什么视野还在变小?

眼压正常但出现视野缺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称之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是因为青光眼的损伤不仅和眼压有关,还和其他因素有关。 有些患者的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比较差,即使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对视神经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视野缺损。 另外,全身的血液循环问题,也可能影响视神经的血液供应,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流动,使视神经因缺血而受损,出现视野缺损。 所以,即使眼压正常,一旦出现视野缺损,也要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明确原因后尽早治疗,保护好视功能。

青光眼滴眼液,要终身用吗?医生来告诉你真相
青光眼滴眼液,要终身用吗?医生来告诉你真相

青光眼滴眼液通常是需要长期使用的,很多时候甚至要终身使用。 因为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滴眼液的作用是控制眼压,延缓病情发展。 一旦停药,眼压可能会再次升高,对视神经造成进一步损害。当然,具体用药时长要根据病情来定,我们医生会根据每次复查的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但大家可别自行停药,一定要遵医嘱,不然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白内障术后又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
白内障术后又模糊了,这是怎么回事?

白内障手术后又模糊了,可能有几种原因。 最常见的一种是后发性白内障,就是手术时保留的晶状体后囊膜又发生了混浊,这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不过这种情况不用太担心,通过激光治疗很快就能恢复视力。​ 另外,也可能是出现了其他眼部问题,比如眼底病变,像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视力,导致术后看东西仍然模糊;还有可能是手术伤口愈合不好,或者出现了炎症反应。​ 所以,要是术后又模糊了,别自己瞎猜,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让医生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这样才能及时处理,可别耽误了治疗时机。

父母有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有近视,会遗传给孩子吗?

父母近视是有可能遗传给孩子的,但不是绝对的。 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那孩子近视的概率会比普通孩子高很多;要是只有一方近视,孩子近视的风险会相对低一些;即使父母都不近视,孩子也可能因为后天因素患上近视。​ 这是因为近视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只是一个因素,后天的用眼习惯,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等,对近视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就算父母近视,也不用太焦虑,只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还是能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概率的。​

得了糖网病别慌,这些治疗方法要知道
得了糖网病别慌,这些治疗方法要知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要根据病变阶段来定。早期病变较轻时,主要是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延缓病变进展,同时定期复查眼底,监测病情变化。​ 当出现黄斑水肿或轻度增殖性病变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能有效减轻水肿,保护视力;必要时配合激光治疗,封闭渗漏的血管,防止病变加重。​ 如果病变发展到重度增殖期,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就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积血和增殖膜,复位视网膜。​ 治疗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遵医嘱复查,因为病变有可能复发。早发现、早治疗是保住视力的关键,千万别等视力严重下降了才就诊。

视力好到1.5,为何也会得青光眼?
视力好到1.5,为何也会得青光眼?

视力1.5只能说明中心视力还不错,但青光眼早期往往先损害周边视野,中心视力可能暂时不受影响。 这就像我们看东西,中间看得清,旁边的范围却悄悄变小了。很多青光眼患者在疾病早期,中心视力还能保持正常,直到病情发展到较严重的阶段,中心视力才会下降。 所以,不能仅凭视力好坏来判断是否有青光眼,定期做眼底、视野等检查很重要,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别觉得视力好就掉以轻心。

青光眼,能彻底治愈吗?
青光眼,能彻底治愈吗?

青光眼目前还不能彻底治愈。 这是因为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视神经受损,即使通过治疗控制住了眼压,已经受损的视力和视野也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灰心,虽然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比如使用降眼压的眼药水、进行激光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等,能把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延缓视神经进一步受损,从而保护剩余的视功能。 这里要提醒一下,青光眼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哦。

白内障手术,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医生来讲给你听
白内障手术,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医生来讲给你听

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主要是看白内障有没有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以前总说要等白内障 “成熟” 了再做,现在医学发展了,只要患者因为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影响到日常生活,比如看东西模糊影响走路、吃饭,或者无法正常工作、做家务,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手术了。​ 要是等白内障太严重了再做,手术难度会增加,恢复时间也可能变长,甚至可能因为晶状体过熟引发其他眼部问题。 当然,具体什么时候做,还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看看有没有严重的全身疾病不适合手术。​ 所以,只要觉得白内障影响生活了,就可以去医院检查,让医生评估一下,合适的话就可以安排手术,别得等视力特别差了才去。

这些人更易患上白内障,你中招了吗?
这些人更易患上白内障,你中招了吗?

容易出现白内障的人群其实有不少呢。 首先,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慢慢老化,发生白内障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是最常见的人群。​ 其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也容易得白内障,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进而影响晶状体的正常功能,导致晶状体混浊。 还有,长期接触紫外线、红外线等有害光线的人,比如农民、渔民,因为经常在户外,眼睛受光线刺激多,也容易出现白内障。​ 另外,眼部受过外伤的人,晶状体可能因为损伤而提前出现混浊;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人,或者有白内障家族遗传史的人,也属于容易患病的人群。​ 所以,这些人群平时要多留意自己的视力变化,定期检查眼睛,做好预防工作。​

做完青光眼手术后,多久复查一次合适?
做完青光眼手术后,多久复查一次合适?

青光眼术后的复查时间是有一定规律的,刚做完手术的那段时间复查会勤一些。 一般来说,术后1周左右,要进行第一次复查,这次主要是看看伤口愈合情况、眼压是否正常、有没有炎症反应这些。 术后1个月左右,需要第二次复查。这时候要评估手术效果是否稳定,滤过泡的情况怎么样,视力有没有变化。 之后,如果恢复得比较好,可以每3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但要是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比如眼睛突然胀痛、视力下降明显、有分泌物增多等,就不能按这个时间来了,要随时去医院复查。 另外,提醒一下,复查时一定要带上之前的病历和检查报告,方便医生对比了解病情变化,可别嫌麻烦哦。

孩子近视想戴OK镜,效果到底好不好?
孩子近视想戴OK镜,效果到底好不好?

OK镜控制近视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它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晚上睡觉时佩戴,通过对角膜的轻微塑形,白天不用戴眼镜也能有清晰的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 有研究表明,相比普通框架眼镜,OK镜能将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减慢50%左右。这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能大大减少高度近视的风险。 不过,OK镜的佩戴有严格的适应人群,需要经过详细的眼部检查,比如角膜曲率、眼压、角膜厚度等,符合条件才能佩戴。​ 而且佩戴期间一定要注意卫生,每天清洗镜片,定期去医院复查,要是出现眼睛发红、疼痛、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得赶紧停戴并就医。​

孩子总睡眠不足,会加重近视吗?
孩子总睡眠不足,会加重近视吗?

睡眠不足确实可能加重近视。 这是因为,眼睛在白天长时间工作后,需要在睡眠中得到放松,睫状肌才能恢复弹性。如果经常睡不够,睫状肌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视疲劳,时间长了,可能加速近视度数的增长。​ 而且,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对眼球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睡眠不足可能影响眼球的正常生长,增加近视的风险。​ 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小学生每天至少睡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让眼睛和身体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这对预防和控制近视都是很有帮助的。​

糖尿病看东西有重影?可能是这些原因
糖尿病看东西有重影?可能是这些原因

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重影,多与神经或肌肉受累有关。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眼部周围的神经,尤其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或外展神经,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看东西时就会出现重影,这种情况称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另外,糖尿病引发的脑血管病变,影响到控制眼球运动的脑组织时,也可能出现复视。还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糖急剧波动,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变化,屈光状态临时改变,间接引起视物重影。​ 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原因。同时,要严格控糖,配合营养神经的治疗,多数患者在数周或数月内会逐渐恢复。如果拖延治疗,可能导致恢复时间延长。

糖友必看:眼底检查多久查一次?你可别查错了
糖友必看:眼底检查多久查一次?你可别查错了

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频率要根据病情来定。 对于,刚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做第一次眼底检查,了解眼底基础情况;如果是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要开始定期检查。​ 如果眼底还没出现病变,之后每年查一次即可。要是已经出现轻度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半年查一次。 如果病变处于中度阶段,需要3-6个月查一次眼底;一旦发展到重度,可能需要每月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查眼底能早发现病变,早干预,千万别觉得视力好就不查,很多糖网病早期没明显症状。

血糖一高眼睛就模糊,到底该怎么办才对?
血糖一高眼睛就模糊,到底该怎么办才对?

血糖高引起眼睛模糊,首先要及时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血糖急剧升高时,晶状体渗透压会发生变化,导致晶状体变凸,暂时影响屈光状态,出现视物模糊,这种情况在血糖稳定后通常会逐渐缓解。​ 但是,如果血糖控制后,模糊感仍持续存在,或伴有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等症状,这可能是出现了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并发症。这时,要尽快做眼底检查和裂隙灯检查,明确病变类型和程度。​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血糖大幅波动,保持规律饮食和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一旦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等情况,别拖延,及时到眼科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