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痔疮和直肠癌的方法: 1、临床表现:痔疮表现为便血、痔疮脱出、肛门周围疼痛、瘙痒、不适等。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 2、位置不同:直肠癌的位置高于内痔,会造成出血,出现黏液血便或脓血便。 3、发病人群不同:痔疮发生任何年龄阶段人群。直肠癌一般是中老年人较多。
结肠癌三期比较严重。 按照TNM分期,三期的结肠癌多达到中晚期,有可能侵犯到肌层或者突破肌层到达浆膜下层,也有可能已经侵犯了浆膜层,并且肿瘤周围已经出现了转移的淋巴结,出现阳性的淋巴结,但还没有向远处器官的转移,属于局部晚期的恶性肿瘤,这个阶段的肿瘤还有手术的机会。
结肠癌患者化疗后的注意事项有: 1、若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之类的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神经末梢病变,避免接触一些凉的、冷的东西。 2、饮食方面,要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3、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腹泻以后,一定要积极的进行对症的治疗,避免患者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结肠癌化疗后注意事项有: 1、需注意消化道反应,观察大便情况。 2、大便排出过多、反复腹泻可引起患者脱水,导致血压下降、休克。 3、若有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喝水,少食多餐,保持心情愉悦。 4、化疗后可能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等情况,一定要注意保暖。
结肠癌若按照部位分为右半结肠肿瘤、横结肠肿瘤、左半结肠肿瘤;具体原则是回盲部肿瘤、升结肠肿瘤、肝区肿瘤、横结肠肿瘤、脾区肿瘤、降结肠肿瘤、乙状结肠肿瘤。 最常用的是根据性状分型,一般分为溃疡型、肿块型、浸润型。
结肠癌具体的出血特点有: 1、若位置靠下,靠近肛门,则便血颜色较新鲜,偏鲜红。另外与大便也有关系,常附着在大便表面。 2、若位置较高,出血可能暗红或发黑,出血后该病在肠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生相互作用。 3、合并出现炎症合并黏液,形成黏液脓血便,排出的大便表面附有黏液、脓血,这是发病位置偏低的表现。
检查直肠癌的方法有: 1、指诊:它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手段,约70%-79%的直肠癌患者通过指诊被发现。 2、如果直肠肿块的位置较高,可能手指摸不到,则需要通过肠镜取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早期直肠癌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 3、对于40岁以上或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需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来筛查直肠癌。
结肠癌肝脏转移的治疗包括术前同时的肝转移和术后出现的肝转移。 1、如果术前同时有肝转移,需通过化疗与靶向治疗的方式进行转化,以期能达到转移灶和原发灶,同时的或异时的根治性手术。 2、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肝脏转移,只能采用综合治疗的手段,也就是进行化疗与靶向治疗。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可能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 判断吻合口是否复发,一般需要进行肠镜检查,在肠镜引导下观察吻合口周围是否有新生物,是否存在其它异常。如果发现新生物,可以取相应的病理活检,以判断是炎症性病变还是肿瘤复发导致的病变。建议患者术后每年做一次纤维结肠镜的检查。
直肠癌患者没有扩散可能是早期、中期。 直肠癌和直肠癌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肠壁浸润深度、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等多方面来分期。 没有扩散的直肠癌,通过早期的根治性手术,术后结合病理类型和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放疗、化疗、免疫、生物靶向治疗等治疗,一般治愈率达到70%以上。
直肠癌术后复查时间: 1、一般是在头2年之内,每3个月需复查。满3个月时复查血的CEA、CA199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 2、满整年的时候,进行全身的增强CT的扫描,来排除有没有肝肺等比较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的脏器转移。 3、2-5年期间,每半年复查一次。一般随访期是术后的5年。
有统计,如果是肝转移灶没有无法切除的,直肠癌的中位生存率有6-9个月。 如果是肝转移灶可以切除,但是又没有切除的,中位生存率是44.2个月。 如果是肝转移灶进行了根治性的切除,有的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40%,十年生存率可以达到27%。
直肠癌通过肠镜检查最终确诊。有些直肠癌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或者指诊,甚至包括CT、核磁共振初步确诊。 但是临床上精准确定直肠癌,一般都是经过肠镜下取病理,最终依靠病理依据来进行定诊。靠病理结果进行确诊。 CT或核磁共振也可以看到直肠腔内有包块、肿块,但是一般不能明确其性质。
结肠癌术后的饮食及保养: 1、早期主要以半流食为主,包括稀饭、面条、排骨汤、鸽子汤、鸡汤等,即增加营养,又不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2、后期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建议多吃富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并且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像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大豆、瘦肉等。
直肠癌患者不仅会肛周疼,还会伴有肛门区的胀坠感,有的患者会出现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 直肠癌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组织、合并感染时,患者会出现肛门区的疼痛,大多提示直肠癌的病变已经发生了扩散。直肠癌的病变一旦发生了外侵,提示其复发及转移风险增高,是不良的预后因素。
直肠癌手术要做术前肠道准备是因为富含细菌的大肠内容物的污染是大肠癌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而良好的肠道准备可以显著降低大肠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成人粪便中细菌种类达百余种,它不仅存在于粪便中,而且大量粘附在肠黏膜表面,想彻底清除它们并不容易。所以肠道准备是术患者手术前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结肠癌中分化能否治愈,还需要结合其它临床病理学特征,如肿瘤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器官转移,最后评估属于疾病早期、中期还是晚期。 早期直肠癌5年生存率能达到80%-90%以上,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60%-70%。晚期直肠癌若手术能完全根治,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20%-30%。
结肠癌按TNM分期所得到的0期到1期。 T指癌肿在肠壁的生长情况,N指结肠癌的癌肿有没有淋巴结转移,M指结肠癌的癌肿有没有远处器官组织转移。 0期指结肠癌的原位癌,1期指结肠癌没有淋巴结转移而且也没有远处的器官转移。 癌肿指侵犯的结肠、大结肠壁内膜下层或结肠壁的肠壁的固有肌层,属结肠癌早期。
极早期的结肠癌能治愈。 1、早期的患者手术治疗后,达到较好的效果。 2、中晚期结肠癌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或术前的新辅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如果癌细胞发生骨、肺或肝转移,生存时间就会比较短。姑息治疗时可以采取放疗或靶向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直肠癌中期治愈率较高,可达70%~80%,但和治疗情况有很大关系。 大多数中期直肠癌都没有发生远处转移,选择做根治性手术切除,手术后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如果出现了淋巴结转移,需做常规的辅助化疗。如果直肠癌中期在治疗之后5年没有出现复发,算是达到了临床治愈,但仍然有复发的可能,需要每年定期复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