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节制、运动锻炼,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诊断高血脂的标准是总胆固醇大于5.17mmol/L,则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方式,不要吃高盐、高脂的食物,比如熏肉、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同时也不要油炸食物,如炸鸡、薯片等。可多吃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薏米、燕麦、水果等。坚持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会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空腹血糖为6.0mmol/L属于正常血糖值。 正常的空腹血糖范围是3.9至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在6.1至7.0mmol/L之间,可以称为糖耐量受损,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此时应该给予饮食节制和运动锻炼,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当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此时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给予对症的降糖治疗,必要时可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
尿酸高的患者可以吃高粱、花菜、土豆、海带富含低嘌呤物质的食物;也可以吃青菜,芹菜等含钾比较丰富的物质。因为含钾物质有利尿作用,能够帮助身体将尿酸排出。 另外,也可以吃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的食物,这些食物也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 尿酸高的患者要避免吃动物肝脏、心脏、螃蟹、小龙虾富含高嘌呤的食物;也要减少花生、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饮水量,忌烟、忌酒。
血糖吃完饭1小时以内不超过11.1mmol/L,两小时血糖不应该超过7.8mmol/L,三个小时血糖也被称作空腹血糖,数值不应超过6.1mmol/L。 测量血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吃饭的第一口开始计时,测量血糖的期间,不能吃任何的食物,可以喝水。出现了血糖升高的情况,症状比较轻微,可以先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血糖值比较高,可以遵医嘱,应用降血糖的药物进行治疗。要注意低脂、低盐饮食,不要吃高糖、高油、精加工的食物。
引起尿糖高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吃了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并且进食过程中神情过度焦虑;也有可能是心脏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甲状腺过度亢奋引起的;或者是脑炎刺激神经,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尿糖偏高。 尿糖高的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绿色蔬菜来调理身体。如果病情仍得不到缓解,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服用或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另外,患者要加强户外运动,提高自身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对于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应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有无毛发重、皮肤暗黄、水肿、甲状腺肿或结节、男性乳房发育、骨质疏松等。 2、实验室检查:性激素六项包括睾酮、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和促卵泡生成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明确到底是哪一激素分泌失衡导致。 3、影像学检查:CT或核磁,明确是否有分泌腺部位的疾病,比如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
钾低主要是因为排钾过多、钾摄入不足或体内钾分布异常等因素造成。 如果饮食下降可能会造成低钾血症,患者有明显的出汗和腹泻,也可能会造成低钾血症。患者经常使用利尿剂会使钾丢失太多,诱发低钾血症的出现,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在低钾血症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需要及时的应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药物主要选择补钾的药物,严重时可以通过静脉补钾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节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防止血糖的升高。 1、在日常生活中,要少食多餐,控制好每天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2、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比如太极拳、慢跑等控制体重的增加,甚至达到减肥的效果。 3、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规律的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糖波动会增加血管和神经的病变。
内分泌失调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情绪因素,或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季节交替变化对气候温度不适应时,或环境污染较严重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平素生活工作的压力大、心情不好、情绪暴躁、经常熬夜,也很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的表现。当日常过度减肥、爱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也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女性患者内分泌失调的最主要表现是月经紊乱,还会有肥胖、脸上起痘、失眠等症状。
正常人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范围是3.9至7.8mmol/L。 当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在7.8至11.0mmol/L,表示糖耐量受损,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此时应该积极的给予饮食节制和运动锻炼控制血糖。 当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后,明确诊断,遵医嘱规律的服用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