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熟练掌握内分泌专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尤其擅长于糖尿病、特别是特殊类型糖尿病的遗传学...
肥胖的危害有: 1、缩短寿命:肥胖人群和不肥胖人群相比,肥胖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预期寿命缩短。 2、影响健康:肥胖者患高胆固醇血症等风险显著增加。 3、影响情绪:肥胖者因体重常遭受社会各方面压力,增加情绪障碍等风险。 4、引起呼吸系统问题: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5、影响外貌:如导致黑棘皮病等。
肥胖的指数标准是: 1、身体质量指数:即BMI,依据中国肥胖指数标准,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大于28.0可诊断为肥胖。 2、腰围: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是腹型肥胖。 3、体脂肪率:可帮助对肥胖或肥胖程度综合判断。
甲亢不能吃: 1、含碘高的食物:如海带等海产品。烹饪时尽量不用加碘盐。 2、浓茶、咖啡等:少喝浓茶、咖啡等引起交感兴奋的饮料。 3、烟、酒:不戒烟可能加重突眼,且患者常交感兴奋,烟、酒可能加重心跳等症状。 4、辛辣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等。 5、重口味食物:煎炸等食物可能加重水钠潴留,建议少吃。
甲亢的原因有很多种: 1、遗传因素:有甲亢家族史甲亢发病率较高,即有家族聚集倾向。 2、饮食因素:含碘量高的食物和中草药,如海带、香菇草等,短期内大量摄入含碘量高的食物,不利于控制甲亢,甚至导致甲亢的治疗和病情反复。 3、其他因素: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精神和情绪波动、压力等都是甲亢常见的诱发因素。
甲亢可能造成妊娠期或胎儿的不良结局,妊娠合并甲亢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胎儿。 在妊娠期时,要加强孕妇甲状腺功能状态的了解,并对甲功状态进行合理管控。 但在胎儿前3个月,甲状腺没完全发育好,大脑、骨骼发育高度依赖母体的甲状腺激素,所以合并甲亢的孕妇,要对甲功合理管控,但不能控制得过低。
2型糖尿病不能治愈。 对于部分患者,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后,可控制血糖。有较年轻,特别是肥胖、B细胞功能好的患者,在积极饮食和运动后,可一定程度上逆转血糖糖耐量。 但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随病程进展的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会逐年衰退和下降。在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中,糖耐量可逆性改变是有利因素。
肥胖伴有脂肪肝,要先对原发疾病管理,即管理肥胖。伴有脂肪性肝炎等的患者,要干预肝功能,给予保肝等措施。 脂肪肝是肥胖的临床表现之一,一般是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的不良预后因素、结局等可能增加肝源性肿瘤的风险,所以要对脂肪肝密切观察和控制。
吃药导致肥胖要和医生会诊和对诊疗方案商议后,在不影响原发性疾病前提下,更换对于体重影响小的治疗方案。 药物是导致肥胖的常见因素,如精神等疾病,治疗的常见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都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还有糖尿病等的治疗药物。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合理时,可吃低升糖指数的水果。 建议一天进食水果总量不超过自身拳头大小,且尽量在一天内分多次进食。 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间,这时较易低血糖,可作为吃水果的时间。建议选择甜度低、低升糖指数的水果,如樱桃、苹果等。
高血压是肥胖常见的伴发疾病。 肥胖患者由于体重增加、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共同土壤”。 由于上诉因素的作用,常导致三高并发,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也是肥胖常见伴随症状。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区别如下: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各种免疫机制,导致产生胰岛素重要β细胞,受到免疫攻击,造成分泌胰岛素缺陷。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2、发病年龄: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年轻,多见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常比1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大。
肥胖的原因有: 1、久坐:久坐降低能量消耗,促进体重增加。 2、高糖高脂饮食:这与肥胖密切相关,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可能导致肥胖。 3、某些疾病: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可能导致肥胖。 4、药物:常见的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能导致肥胖。 5、遗传:肥胖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糖尿病在血糖合理控制后可以怀孕。 糖尿病患者把血糖调整到合理的控制水平后可计划妊娠,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发现意外怀孕,孕早期流产率会升高且妊娠期并发症等也会升高。 所以患糖尿病后,应在计划妊娠前3个月,最好将治疗调整为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等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建议患者在做妊娠计划前与医生商讨。
甲亢和甲减是甲状腺功能状态,甲亢是功能亢进,甲减是功能低下。 在判断患者是甲亢或甲减时,甲亢或甲减的病因很重要。了解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因后,可制定治疗方案。 甲亢和甲减的治疗完全不同,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减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和补充治疗。
糖尿病食谱搭配如下: 1、低油脂、多蔬菜,保证摄入蛋白质,主食以粗粮为主,注意饮食均衡。 2、建议用低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油。 3、建议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等。 4、建议多种粗粮混合,选择升糖指数比较低的主食,如藜麦、荞麦等。 5、建议以粗纤维的蔬菜为主,注意摄入食物纤维,且蔬菜类不要过度加工。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三多一少”的症状和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 监测血糖不一定要去医院,如果家里有便携的血糖仪,可在家中监测和了解空腹血糖、随机血糖等。但血糖仪所监测的指尖血糖与静脉血糖不一样,能帮助初步了解血糖水平。 如果用家用的血糖仪,发现血糖异常变化,可前往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甲亢的全称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的疾病,多见于20岁-30岁的人群,尤其是女性。 甲亢有很多种病因,最常见的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等。常说的甲亢是由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导致,主要表现为脖子肿大、眼睛突出等症状。如果甲亢症状明显,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桥本炎性甲亢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导致的甲亢。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因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甲功可能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甲亢或甲减,还可能是单纯自身抗体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正常。 桥本炎性甲亢在治疗上要在抗甲状腺治疗过程密切随访甲功,根据甲功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血糖升高后,要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临床表现,如是否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血糖监测结果如何得知;也会询问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病史;最近饮食、运动、身体体重的变化。 医生根据综合问诊和查体后,建议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据此进一步判断是否有糖尿病。
甲减导致的肥胖,要先帮患者控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使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范围。 甲减引起体重增加与患者代谢率下降有关,还有部分甲减病因等,可能使体重更难控制。 如果控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患者体重仍没得到合理控制,再合并肥胖与甲减,对肥胖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