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肥胖症,糖尿病,糖尿病足病,甲状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疗。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是年龄、治疗方式和是否合并肥胖。 1、1型糖尿病多数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半在中老年人群发病。 2、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口服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绝对缺乏,需要胰岛素治疗。 3、1型糖尿病一般都是消瘦的体型,而2型糖尿病一般是超重或肥胖的体型。
1型糖尿病,C肽是降低的,可能小于参考值下线,几乎等于0。1型的早期C肽是可以有的,可能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不能仅看C肽来区别,是不是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血糖特别高时,C肽也可以非常低。血糖控制好后,C肽还会长起来。 1型糖尿病确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口服药物无效;胰岛功能越来越低,到消失。
符合以下条件的孕妇容易得糖尿病: 一、怀孕前就有糖尿量异常,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5.7。 二、怀孕前患过妊娠糖尿病,有40%的几率会出现妊娠糖尿病的复发。 三、有糖尿病的家族史。 四、怀孕前肥胖,体重指数≥28kg/㎡。 五、怀孕的年龄大于40岁。 六、东亚人种、太平洋的岛民、印第安人,为高风险人种。
糖尿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特别是2型糖尿病。很多糖尿病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一旦有症状了,一般不是早期了。 糖尿病的症状通俗叫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糖尿病的饮食注意: 一、选择脚少的肉类,比如鱼肉。 二、吃蔬菜时,最好用水煮。 先吃蔬菜,再吃一点肉,最后吃米饭,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的妈妈可以喂奶。 1、母乳喂养的小朋友会更健康。会减少呼吸道的感染、耳部的感染等风险。 2、母乳喂养的小朋友还会降低发生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风险。 3、若孕妈妈在妊娠期间患的妊娠糖尿病,母乳喂养能帮助妈妈的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 4、能帮助妈妈产后控制体重,更好的预防未来2型糖尿病。
对于多数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7%,餐后血糖<10mol/L。 一、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在7%以内。 二、空腹血糖应该<7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10mol/L。 年轻的患者、预期寿命比较长,患者的理解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强的,可以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35岁患糖尿病的寿命可以活到正常人的预期寿命。 0-55岁的人群,每1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的概率大概是3-5人。 糖尿病死亡还是因为长期的血糖不控制,导致并发症感染而死亡。因此要严格的血糖控制来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严格的治疗、科学的运动、锻炼,糖尿病不会对预期寿命有影响的。
1岁宝宝患糖尿病,症状和成人有些不一样。 1、频繁的尿床、夜尿,或频繁的换尿不湿,喜欢喝水,持续的口干。 2、做儿保时,发现生长发育受限,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比其他小朋友长得慢。 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检查血糖。 1岁宝宝也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六个月以后。
糖尿病三多一少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多,一少是体重减少,这是糖尿病的经典症状。若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已经不是早期。 大多数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早期,甚至患病相当长的时间,都不会有任何的症状。 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即便没有症状,只要抽血检查,血糖高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为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可以喝豆浆的。但是喝豆浆是有要求的: 第一、豆浆不要放糖,喝纯的豆浆。 第二、豆浆最好是自己做的。可保证没有添加糖类。 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是不太适合喝全脂牛奶的。豆浆是豆制品属零胆固醇,对于血脂不好的患者,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2型糖尿病的患者不推荐喝苏打水。 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脂或慢性肾脏病。苏打水里有个主要的成分叫碳酸氢钠,含有钠,过多的钠离子摄入会导致血压和慢性肾脏病病情的不好控制。 健康人群同样不适合喝苏打水,因为苏打水钠超标的问题其实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平时喝水还是应该喝白开水,白开水才是最好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多少岁都不可治愈。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的疾病,它只能长期的控制而不能把它治好。 以30岁的患者,传统的办法是使用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现在有了代谢手术,推荐对于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代谢手术治疗。 术后,不少的患者可以不再需要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糖尿病的办法。
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糖尿病是慢性的疾病,其发病与环境、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都有关系。 糖尿病容易在同一群人中间发生,有家族聚集现象: 1、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2、有相同的不良生活习惯。 糖尿病是一个遗传倾向比较高的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若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增加30%-70%。
2型糖尿病酮症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拥有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体内脂肪分解以后形成游离脂肪酸,会在肝脏内转化成酮体,酮体浓度升高的情况叫酮症。 酮症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若不控制,会发展成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胰岛素发明之前,死亡率几乎是100%,现在死亡率已大大降低。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国内主要有两种,国外多一种。 国内标准: 一、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的症状,加上空腹血糖>7mol/L,可诊断。 二、OGTT检查,血糖≥11.1mol/L,或随机血糖>11.1mol/L,再加上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可诊断。 国外还采用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标准。
多数糖尿病血糖标准范围是:空腹血糖<7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ol/L。 如下特征的患者,建议血糖控制得更低: 1、患者40岁以下,有控制血糖意愿,知道控制血糖的方法。 2、有严格控制血糖意愿的人群,空腹在6mol/L左右,餐后<8mol/L。 年纪较大,或合并其它疾病等,血糖可以宽松些。
糖尿病药物分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DPF、抑制剂SGLT和GLP-1受体激动剂。 会增加体重的药物: 1、磺脲类,比如格列齐特等。 2、噻唑烷二酮类,比如罗格列酮等。 3、胰岛素。 不增加体重的药物: 1、二甲双胍; 2、西格列汀; 3、达格列净; 4、GLP-1受体激动剂,即度拉糖肽。
父亲有2型糖尿病,后代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0%-70%。 如果爸爸妈妈这类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后代得糖尿病的风险是显著增加的。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而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 从遗传的倾向看,2型糖尿病遗传的倾向更大,而1型糖尿病遗传的倾向反而更小。
3c型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腺疾病所引起的糖尿病,因为胰腺患病之后不能产生胰岛素。 导致3c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一、胰腺炎。 二、胰腺癌。 三、胰腺手术后。 四、囊性纤维化。 五、血色病。 3c型糖尿病比1型更难治疗。3c型的胰腺甚至α细胞都没有。3c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相比,血糖波动的更大。
2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从诊断标准和控制标准两方面看。 诊断标准: 一、空腹血糖≥7mol/L; 二、OGTT2小时血糖,≥11.1mol/L; 三、随机血糖≥11.1mol/L。 只有医院抽血测试出的血糖才能用于诊断。 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7mol/L,餐后血糖<10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