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从事临床医教研工作近20年,普外科(肝胆、胃肠、甲状腺、乳腺、疝气、肿瘤等)各种...
以下方法可应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 1、传统医药:用于轻症,比如消炎利胆片清热利胆,用于肝胆湿热等等证型。 2、现代药物:无特效药物,溶石剂比如熊去氧胆酸,促使胆囊结石溶解,但长期服用有一定副作用。 3、胆囊切除术:使用开刀或者使用微创腹腔镜技术,将结石和病变的胆囊一并摘除,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胆囊息肉使胆囊腔突出或隆起,呈球形、半球或者乳头状。 1、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半年到1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息肉大小变化。 2、胆囊息肉单发,且基底部宽,直径超过1cm,体检时息肉变大,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可能提示为息肉恶变。建议及时就诊,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
胆囊不会产生胆汁。肝细胞产生胆汁,通过胆道束从肝脏运输到胆囊,再进行浓缩、加工与储存。进食高脂肪食物时,胆囊发生收缩,把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胆囊丧失功能,要果断切除,人体存在相应的协调补偿机制。胆管束最粗的主干胆总管,相应增粗扩张,替代胆囊的存储功能。从而保证进食时有足够的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
关于肝癌的筛查手段,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腹部超声、血液甲胎蛋白检查,作为筛查和监测肝癌的首选措施。 对于肥胖症、酒精性肝硬化、乙肝肝硬化等患者,用超声筛查肝癌质量可能受限。 C级或者部分B级的患者,建议通过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进一步筛查检测,有助于检查出早期肝癌的患者。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所引起的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使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或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石形成。 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肥胖症、糖尿病、肝病;快速减肥 、口服避孕药、怀孕、有胆结石家族史等等。 我国胆石症主要以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囊结石好发人群,有以下方面: 1、不吃早餐的人群:不吃早餐,胆囊不会收缩,胆汁储存在胆囊里,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逐渐形成结石。 2、体重超标的人群:与进食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食物,以及雌激素使胆固醇更多聚集在胆汁中有关。 3、长期缺少运动的人群:胃肠道蠕动减慢,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点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肝细胞因为外界或自身因素刺激而变得僵硬,不能正常修复,失去很多功能。 我国病毒性肝硬化占70%,酒精性肝硬化占超过20%。病毒和长期酗酒是肝硬化的主要元凶。出现肝硬化,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肝硬化病人吐血,提示肝硬化发展到中晚期阶段。肝脏的供血,主要依赖于门静脉系统。当肝硬化时,因为细胞僵化,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从而使部分血液通过旁边侧支循环进入肝脏。 长时间高压力血流通过,导致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逐渐曲张,血液从这些破口奔涌而出,从而出现大口呕血。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长期预防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规范筛查,发现肝癌早期患者,鉴别不同肝癌风险的人群。 这可以促使患者加入肝癌终身监测计划,实现肝癌早诊、早治,降低肝癌相关死亡率和总体肝病相关死亡率。 早期通过外科手术或者射频消融等等手段,实现肝癌根治,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和长期生存率。
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处理方法如下: 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定期体检以及保守治疗,服用溶石剂、利胆剂等等。极少数患者要控制饮食或者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后,有些结石缩小,大部分病人都会维持原状。 2、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要进行干预,比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部分高危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做预防性手术治疗。
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查一次,每6-12个月采用磁共振或者CT加强筛查。 高危人群:年龄大于30岁、患乙肝且有肝癌家族史,或者长期饮酒、吸烟、接触致癌毒物,或者肥胖、糖尿病、脂肪肝;或者年龄大于40岁的非活动性乙肝携带者。 低危人群每年筛查一次;中危人群每半年筛查一次;极高危人群每6个月筛查一次。
目前临床上60-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非常差,所以强调对肝癌患者进行早筛、早诊、早治。 肝癌高风险人群筛查: 1、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肝硬化、携带乙肝病毒; 2、筛查持续时间:终身; 3、筛查频率:每3-6个月; 4、筛查方法:超声、血清甲胎蛋白、增强CT或者磁共振。
肝癌术后第1个月要复查一次,如果没有问题,术后3年内,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 3年以后复发风险减少,但仍处于高危复发的时期,可以改成每半年进行检查1次,肝癌术后要终身随访。 术后超过10年也可能复发,这值得患者注意,术后不可掉以轻心。
肝癌术后复查项目:血清甲胎蛋白监测、腹部超声造影、腹部增强CT或者增强核磁共振、胸部X线或者胸部CT检查。 1、对于术前甲胎蛋白阳性的患者,术后再度升高,可能提示肝癌复发,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对于术前甲胎蛋白阴性的患者,加做腹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复发的可能。
胆囊炎最突出的表现是疼痛、发烧、呕吐等。 1、疼痛: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右上腹剧痛或者绞痛,进食高脂食物后或者夜间发生;慢性发作右上腹的疼痛一般不剧烈,表现为持续性胀痛,疼痛有时可呈放射性的。 2、恶心、呕吐:比如频繁顽固性呕吐等等。 3、畏寒、发烧:体温最高可以达到39℃或者以上。
胆囊结石的高危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B超或者造影显示胆囊没有功能,或者合并有胆囊息肉、胆囊充满型结石等等,以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合并胆囊结石很容易发生胆囊炎,而且发作时症状严重,不容易控制。 三高病人建议预防性切除。胆囊无功能或者合并胆囊息肉、胆囊充满型结石,要尽早手术。
以下人群容易得肝癌: 1、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是肝癌最大的好发因素; 2、脂肪肝、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糖尿病患者让肝癌发生风险增长; 3、过度饮酒:酒精性肝硬化、肝癌发生发展风险大大增加; 4、黄曲霉素和马兜铃酸; 5、水污染、化学物质、寄生虫;慢性胆道疾病、遗传学因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