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脑/脊髓炎、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各种功能...
脑梗死偏瘫恢复的概率没有确切的数值,因为每个患者的损伤机制或严重程度都不同。 不过也有文献报道,如果脑梗死半年内出现偏瘫,脑梗死的体积比较小,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大约30-50%患者可以逐渐恢复,70-80%的患者可以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有30-40%的患者能够恢复一部分工作。
脑卒中患者的居家训练要求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分阶段进行: 1、急性期: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按摩、翻身、桥式运动等。 2、恢复期:坐位平衡训练、手部肌肉牵伸、跟腱牵伸、上肢的主动训练、下肢的控制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 3、后遗症期:主要以功能的代偿、环境的适应为主。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包括脑卒中的预防药物和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 2、电脑辅助的认知功能训练。 3、运动训练。 4、虚拟现实训练。 5、其他方法:远程康复训练、干细胞治疗、神经调控技术。
脑卒中后的手指僵硬,可以通过关节松动、肌肉牵伸、感觉刺激、物理因子治疗、使用辅助器具、注射肉毒素等缓解。 脑卒中患者出现手指僵硬,主要与神经损伤、早期卧床时没有充分进行手指关节被动训练或者上肢的体位摆放不当有关。 所以早期的床边运动训练对于预防脑卒中的手指僵硬至关重要。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计算力下降,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障碍,执行功能障碍,逻辑推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精神障碍漠等。 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影响不亚于肢体功能障碍,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尽早开展康复评估和专业的治疗。
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心理情绪、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等障碍,根据脑卒中的部位、大小和性质等不同而不同。 脑卒中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了24小时或者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卒中康复的黄金三个月是指发生脑卒中后的三个月内都是脑卒中康复的黄金时间。 所以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神经学疾患没有明显加重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肢体、言语、认知功能的恢复,也可以预防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废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致残率。
脑卒中后腿抽筋,又叫肌肉痉挛,一般是由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引起的,以速度依赖性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功能障碍。 痉挛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维持肌肉的溶解,减缓肌肉萎缩的速度,减少骨质疏松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帮助患者维持站立或转移。 但长期的痉挛影响功能活动恢复或出现疼痛,需要进行干预。
偏瘫是偏侧肢体的瘫痪,是指因为脑血管意外、脑外伤或者脑肿瘤导致的,以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认知障碍、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偏瘫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诱发因素。 偏瘫还可以诱发压疮、肢体痉挛、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