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康复治疗;痉挛的规范化评估及超声...
脑卒中后的肌肉痉挛是中风后导致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增高的表现,也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综合征。 卒中后的肌肉痉挛表现为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以及身体腱反射的亢进,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如果肌张力很高,会影响整个康复的进程,甚至有些患者还会产生疼痛,对照料者也是比较沉重的负担。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优势如下: 以前注射肉毒毒素时,是通过牵张反射进行徒手定位,无法精准把握注射靶肌肉,而通过超声可以精准发现注射靶肌肉,同时避开神经和血管。 目前,更推荐超声联合肌电或电刺激进行肉毒毒素注射,可以更好地定位深层小肌肉并判断肌痉挛的程度。
超声引导下的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非常好。 超声引导可以很好地判断靶肌肉的深浅,避开神经、血管,同时可以实时动态观察注射药物弥散到肌肉的哪些部位,达到精准的治疗效果。 目前国内指南也推荐超声引导联合肌电刺激进行注射,对于一些深层的小肌肉,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A型肉毒毒素注射总体来说比较安全,常见的副作用有: 1、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蛋白过敏史,尤其是鸡蛋、海鲜过敏史,有无药物过敏史。 2、出血、疼痛:部分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和疼痛,需要及时按压止血。 3、乏力:若所用剂量不合适,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等不适。
脑卒中后肌痉挛的运动治疗主要是采用主动的运动训练。 按照脑卒中后的Brunnstrom分期,肌痉挛出现属于痉挛期的表现。痉挛对下肢站立行走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有益,但过度的肌肉痉挛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造成肌肉僵硬、挛缩, 运动疗法一般遵循神经促通疗法,因此需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肢体功能恢复的训练。
中风后痉挛特别厉害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疗。 首先需要区分痉挛是全身性、区域性还是局灶性的。如果是全身性的,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或者鞘内安装巴氯芬泵,持续释放药物,很好地缓解肌痉挛;如果是区域性的或者局灶性的,可以考虑局部注射肉毒毒素,首选A型肉毒毒素。 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恶性痉挛导致残疾发生。
超声引导下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过程如下: 1、评估:评估需要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地评估肌痉挛的程度,以及肌痉挛是全身性、区域性还是局灶性的,再评估导致肌痉挛的靶肌肉。 2、评估之后,需要制定注射的剂量,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并发肌痉挛的原因简单而言,是因为大脑出血或梗塞后,大脑受到损伤,对下位中枢失去控制,无法指挥肢体,导致肢体张力异常增高。 如同电闸跳闸后灯泡无法正常发光发亮,脑中枢损伤后,四肢无法接收“指令”而活动,从而会导致肢体张力的异常增高。
脑卒中后肌痉挛的药物治疗可以分为两大类: 1、以巴氯芬为代表的口服抗肌痉挛药物:巴氯芬是一种作用于全身的药物,部分患者使用之后会出现乏力、头晕,甚至有些老年患者会出现尿潴留。 2、以肉毒毒素为代表的神经化学阻滞药物:进行评估之后,如果是局灶性或区域性的肌痉挛,更推荐采用肉毒毒素来进行注射治疗。
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要注意,药物注射在肌肉之后,不要挤压注射部位,也不要热敷。 在注射肉毒毒素之前,要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破损、溃疡,要避开这些部位。 注射之后患者当天不要洗澡、热敷,同时也不要过度挤压,不要挤压注射肌肉,以免药物弥散过度至非靶肌肉,导致不良反应。
脑卒中后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的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的痉挛模式。 上肢屈肌痉挛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的内收、肩胛骨的后缩,以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握拳;下肢伸肌痉挛表现为下肢乃至膝关节伸直,呈马蹄状内翻。 此类患者表现为典型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挎篮手”、“划圈步态”,对患者的形象和步行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后进行正确的卧床姿势,属于七阶梯治疗里的第二阶梯,此时强调良肢位的摆放,以免不良刺激,包括压疮、疼痛、气温变化等诱发痉挛的加重。 一般建议患者针对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采取正确的卧床姿势,对于避免诱发痉挛的出现起到关键的作用。
脑卒中后肌痉挛的发生最常见于卒中发生后1-2周。 临床可以观察到部分卒中程度严重的患者,在一周内就出现痉挛。 目前一些文献报道,卒中后的痉挛一般是发生在1-2周内,发生率高达30-40%,对整个康复进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主要是针对脑损伤后的肌肉痉挛,包括卒中后的肌肉痉挛。 超声在操作过程中相当于医生“第三只眼睛”,可以精准地找到需要注射的靶肌肉,同时,在注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开神经和血管,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以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A型的肉毒毒素注射的原理是通过抑制突触的囊泡蛋白,即突触前膜裂解SNAP25蛋白,从而抑制神经突触末梢的囊泡释放乙酰胆碱,不能产生突触后电位,导致肌肉松弛的作用。 因此,肉毒毒素主要是通过裂解SNAP25蛋白,从而抑制突触后末梢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最后产生肌肉松弛作用。
影响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效的关键因素包括: 1、靶肌肉的选择:肌痉挛是一个肌群,所以首先需要明确导致痉挛的、需要注射的关键靶肌肉。 2、选择适当的剂量:剂量太大可能会导致乏力等不良反应,剂量太小可能治疗效果欠佳。 3、选择合适的注射手段:采用超声引导定位联合肌电或电刺激注射以达到更好的注射效果。
A型肉毒毒素和B型肉毒毒素的区别主要是氨基酸序列的不同。 A型肉毒毒素和B型肉毒毒素都属于肉毒杆菌所产生的含有高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都可以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产生肌肉松弛的作用。 目前肉毒毒素包括8种类型,包括A、B、C、D、E、F、G,还有x型。不同类型的肉毒毒素主要是氨基酸序列不同。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非常安全。 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指南,对于肉毒毒素都是一级推荐,在推荐指南里,肉毒毒素单次注射应该不超过600单位,每个靶肌肉点注射不超过50单位。因此,整体来说肉毒毒素注射非常安全。
卒中后肌肉痉挛如果不处理,很难自己好。 部分患者可能随着病情的恢复和缓解可以减轻,甚至慢慢恢复正常,但是大部分患者是终身存在,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甚至肌痉挛程度较严重的,会导致残疾。 因此,卒中后肌肉痉挛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主要是7阶梯治疗方案,物理因子治疗属于第三阶梯的治疗,包括采用声、光、电、磁、水疗、蜡疗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是建立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治疗基础上的治疗。第一阶梯主要是预防痉挛加重的因素和宣传教育;第二阶梯是教会患者及患者的照料者掌握正确的体位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