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2002年7月至2003年8月期间,在美国克里夫兰Lerner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国内外发表文章多篇,并以第一作者首次成功发现了CAD/MI的基因,其科研成果发表于世界最高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上,为该病的研究,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获得了医学界的广泛好评.另外,他在美国深造期间科研硕果累累,还有其他三篇科学论文分别发表在AmericanJournalofMedicalGenetics,Circulation,Science和NatureGenetics杂志上。2003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斜视、弱视、小儿眼科主任,2015年3月16日工作调动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业务专长是斜视、弱视、小儿眼科(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小儿视网膜病、小儿眼表疾病)及青少年近视等疑难病例处理、尤其对儿童麻痹斜视和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擅长。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切口显微斜视手术,使得手术反应小、愈合快、不用调整缝线,减轻了手术带给儿童的痛苦。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大学林护基金及1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在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PRPF31基因突变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KRT12基因突变导致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获得基因专利一项,发现的MEF2A基因突变导致CAD被评为2004年世界十大发现之一。2012年首次克隆出一个导致先天性眼组织缺损的新基因——ABCB6。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
周三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高度近视、白内障、青少年近视
擅长:成人及儿童共同性内斜视外斜视,麻痹型斜视,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疑难杂症手术如眼球后退综合症、固定性斜视矫正。斜视诊断、斜视手术矫正、儿童弱视特殊检查与治疗、上睑下垂、复视、眼球震颤、神经眼科疾病及眼病综合症等,脑瘫患者的斜视弱视眼球震颤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斜弱视及小儿眼科,尤其擅长各种斜视的手术治疗
擅长:近视预防和不同阶段的控制、OK镜验配。儿童功能性斜视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成人美容性斜视手术,尤其擅长儿童和成人的局麻微创斜视手术,不住院,创伤小,不影响上学上班,同时避免了全身麻醉的风险,术中随时调整,手术效果更好。擅长弱视诊断与治疗、视疲劳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各类屈光不正的矫正及其他眼病。
擅长:小儿眼科,斜视,弱视,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复杂霰粒肿整形,复杂泪道治疗,肿物,倒睫手术治疗等。先天性上睑下垂,小睑裂综合征,下颌瞬目综合征等诊断及手术。儿童视觉生理评估婴幼儿视力,网络弱视治疗
北京市海淀区静淑东里10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