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老年综合评估等技术对老年衰弱综合征、肌少症及多种老年慢性疾病进...
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密不可分。 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统称为“活动障碍综合征”,在中医学中都可归于“痿症”范畴,都属于《内经》中“五体痿”,与脾肾衰弱相关。 肌肉与骨骼受许多共同的基因、内分泌调控网络及信号通路调控,这些共同的发病机制,导致老年患者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增加,且常常共同存在。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肌少症。 老年常见心脑血管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等,这些疾病常导致心脏射血不足从而损害心功能,减少骨骼肌灌注量,局部组织供血供氧减少,降低骨骼肌功能,引发肌少症。 严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活动受限甚至长期卧床,运动功能下降,进而促进肌少症的发生。
老年患者患了肌少症,是否需要住院视情况而定。 单纯的肌少症患者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这类患者可以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同时联合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 严重肌少症患者;不明原因体重明显减轻、乏力;伴发压疮、肺炎、肿瘤恶病质状态、心力衰竭等;建议积极住院治疗。
肌少症的并发症如下: 1、骨质疏松。致使老年患者易于跌倒和骨折,继而发生失能、死亡等。 2、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力下降。骨骼肌减少增加老年患者患流感、肺炎、肿瘤等的风险。 3、代谢异常。肌少症患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波动 4、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肿瘤、心力衰竭等慢性临床疾病的不良预后。
目前治疗肌少症的药物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应用证据支持。 2021年的《中国老年患者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推荐所有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肌少症患者,在自由进食的同时口服营养制剂,并根据病情个体化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制剂。
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如下: 1、走路缓慢、活动障碍:比如走路没劲; 2、握力下降:比如毛巾拧不干、瓶盖拧不开等; 3、虚弱、疲乏:比如总感觉疲累,容易跌倒、骨折; 4、可能伴发相关并发症:比如压疮、肺炎、心血管疾病等。
肌少症患者常有肌肉萎缩的表现,但肌肉萎缩不一定就是肌少症。肌少症为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 肌肉萎缩为一种临床表现,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
得了肌少症会影响正常生活。肌少症起病隐匿,会引起使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影响正常生活。比如平地行走迟缓、毛巾拧不干、从椅子上起身无法站立、上楼梯困难、非意愿性的体重减轻。 这些都可能是肌肉流失而影响行动能力的表现,另外肌少症也增加了老年患者跌倒、失能、死亡风险,严重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老年患者骨折和肌少症密切相关。肌少症增加骨折风险主要与其引起骨密度降低相关,也与跌倒风险增加密切关联。 肌少症存在II型肌肉纤维及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这将显著影响肌肉含量及强度,引起机体平衡能力减弱、步速减慢、身体摇摆性增加,因而增加跌倒风险,而跌倒往往是骨折的直接诱因。
30岁的人也有可能得肌少症。肌肉是患者体重要的生命器官。30岁骨骼肌肉量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骨骼肌力量每年减少1.5%-3%。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始于35岁左右,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 增龄与肌少症有相关性,青少年时期运动能力不足、不当节食的青年女性也可能出现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