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肝补肝的说法其实有点片面。 从营养角度来看,猪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铁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素对肝脏的正常运作有帮助。例如,维生素A能保护肝脏功能,铁能预防贫血,间接减轻肝脏代谢的负担。但是说直接补肝,其实没那么神奇。 肝脏是一个解毒器官,猪肝可能积累少量毒素,过量吃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而且猪肝的胆固醇比较高,吃多了对血脂不好。所以适量的吃猪肝可以补充营养,但别指望它能够治好肝脏问题。 真要护肝,还得靠均衡饮食、少喝酒、不熬夜,这比单吃猪肝管用多了。
脂肪肝患者需注意,有三个动作特别伤肝,最好赶紧停止。 第一个就是久坐不动,天天窝在沙发或椅子上,身体的代谢就会变慢,脂肪容易在肝脏堆积,加重脂肪肝。 第二个是暴饮暴食,尤其是一顿摄入太多高油、高糖的食物,肝脏来不及代谢,脂肪就会越积越多。 第三个就是熬夜,晚上是肝脏修复的时间,经常熬夜,就会打乱肝脏工作的节奏,影响脂肪的分解,让脂肪更难好转。 想改善脂肪肝就得反着来,多起来活动,控制饮食量,尽量早睡,这样才能帮助肝脏减轻负担,慢慢恢复正常。
想要快速找到肝胆胰的位置,其实有简单的方法。 肝脏主要在右上腹,大概是右侧肋骨下缘里面,右边乳头正下方,对着的腹部区域,就是它的位置。 胆囊紧挨着肝脏的下方,像个小袋子一样挂在肝脏上面,大概在右侧肋骨最下端的里面。 胰腺则藏在腹腔的深处,横卧在上腹部,大概就是肚脐的上方,胃的后面,从左边肋骨下缘,一直延伸到了右边,位置比较隐蔽。 平时的话,我们可以用手摸肋骨的边缘,来辅助定位。右上腹的肋骨下找到肝胆,上腹中间深处找到胰腺。记住这些大致的区域,就能帮你对它们的位置,有一个基本判断。
体检报告里的结节和息肉,不是都得找外科处理,得看具体情况。 例如,甲状腺结节如果直径超过1公分,边界不清且有钙化,可能需要外科进一步检查。肺结节如果是磨玻璃影大于8毫米,短期内变大,那么也建议外科评估。 另外,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直径超过2公分,恶变风险高,通常需要外科或内镜下切除。胆囊息肉如果直径超过1公分,或增长较快,可能也需要外科干预。 一般来说,增长快、边界不清、有恶变倾向的结节或息肉,建议及时到外科就诊。
癌症手术明明切干净了,可还是有复发的情况,这让很多患者及家属困惑不已。 其实这个背后是有原因的。一个方面,癌细胞十分狡猾,它可能在术前就已经悄悄地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只是当时还未形成明显的病灶,手术没有办法把这部分潜藏的癌细胞一网打尽。 另一个方面就是,即便手术切除了可见的肿瘤,但是患者自身的身体环境如果没有改变,比如免疫系统仍然比较弱,残留的一些癌细胞就可能趁机再次大量增殖,导致复发。 所以手术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复查和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巩固治疗同样重要。
预防胆结石,少碰油腻确实重要,但饮食上还有不少要注意的。 比如按时吃三餐,尤其是早餐不能省。空腹时间太长,胆汁容易淤积,就可能形成结石。 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这些能够促进胆汁的排泄。另外,不要吃太多甜食和精细的碳水化合物,它们会让胆汁里的胆固醇变多,增加结石的风险。 还有就是要多喝水,每天要喝够水,能够帮助稀释胆汁。 总之,饮食规律搭配均衡,比只盯上少油腻更管用,能从多方面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胆囊切除后,身体会有一些暂时的变化。 胆囊原本是储存胆汁的仓库,切除后,肝脏分泌的胆汁会直接进入肠道。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对脂肪的消化没那么适应,吃油腻的食物就容易腹胀、拉肚子。这是因为胆汁没办法集中释放帮助消化。 不过不用太担心,身体会慢慢调整,胆管会稍微扩张,代替一部分胆囊的储存功能。这些不适大多会几个月后好转。 平时注意少吃高脂食物,慢慢增加脂肪的摄入,让肠道逐渐适应。只要饮食规律,大部分人的术后都能够恢复正常生活,不用太焦虑。
预防肠癌,肠镜检查频率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健康人群,建议45岁后进行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初次检查无问题,之后每5至10年检查一次即可。 若家族有肠癌史,如直系亲属曾患肠癌,建议提前到40岁甚至更早开始检查,并加密检查频率,可能每3至5年检查一次。 若曾查出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第一年需复查,之后每1至3年检查一次。肠癌多从息肉发展而来,及时通过肠镜发现和处理,可大大降低风险。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检查时间,不拖延,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作用。
预防肝癌掌握三要三不要,很关键。 三要是什么呢? 要定期查肝功能和肝脏超声,尤其是有乙肝、丙肝这类患者,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要接种乙肝疫苗,避免病毒感染伤肝的情况; 还要多吃新鲜的蔬果,给肝脏补充营养。 三不要是什么? 不要长期喝酒,酒精伤肝是慢慢积累的; 不要吃发霉的食物,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它是肝癌的加速器; 第三个不要就是,不要乱吃药,很多药物性肝损伤,都是因为乱吃药引起来的。 我们在服用药物之前,最好先问问医生。把这些做到位,便能大大降低肝癌的风险,身体也更能踏实。
查出脂肪肝想在一个月内逆转,关键在于减少肝脏脂肪堆积。 首先得管好嘴,每天少吃高油、高糖的东西,像油炸食品、甜饮料坚决别碰,多吃绿叶菜、杂粮和优质蛋白,比如鸡蛋、鱼肉,每餐吃到七分饱就行。 然后动起来,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慢跑这类有氧运动,让身体消耗多余的脂肪,帮助肝脏减负。 另外,别熬夜、少喝酒,这些习惯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不过要注意,这只是适合轻度脂肪肝,而且得严格坚持,一个月后最好复查一下,看看效果。要是中度以上的,要听医生的,结合具体情况调整方案。
胰腺癌一旦被发现往往已经是晚期,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位置和症状太隐蔽。 胰腺位于我们腹腔的深处,周围都是重要器官,早期的肿瘤很难被摸到或通过常规检查发现。 此外,胰腺癌早期没有特异症状,可能只是轻微腹痛或消化不良,这与普通胃病相似,容易被忽略。当肿瘤长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黄疸或剧烈腹痛时,通常已经侵犯到周围脏器或发生转移。此外,胰腺的腺体本身没有丰富的神经,早期病变很难被察觉。 因此,如果平时有长期腹痛、体重骤降等情况,不要只当作小毛病,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普外科能看的病范围很广,主要涉及腹部、颈部、乳腺等部位的问题。 例如,肚子里的毛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疝气等,都是普外科常规处理的问题。 颈部的甲状腺结节、甲亢,乳腺结节、增生,也都归普外科管。此外,体表的脓肿、脂肪瘤,以及外伤缝合、痔疮、肛瘘等,找普外科也没错。 简单来说,只要是通过手术或外科手段处理的常见器官组织问题,大多都能在普外科得到诊治。
长期熬夜对身体的影响其实挺明显的。 首先就是免疫力的下降,稍微受凉就容易感冒,伤口也比以前更难愈合,这是因为熬夜打乱了身体的免疫节奏。 然后精神状态变差,白天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跟着下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 皮肤也会抗议,脸色暗沉,冒痘,眼角细纹也似乎变多了。更隐藏的是对内脏的影响,比如胃肠功能紊乱,要么便秘,要么拉肚子,时间久了可能影响血压和血糖。 这些变化不是一天两天显现的,但是长期积累下来,身体会越来越吃不消。
生活中腹痛的情况时有发生,什么样的腹痛需要找普外科就诊呢? 如果肚子出现持续的胀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尤其是在进食之后疼痛加剧,可能就是普外科疾病在作祟,如肠梗阻等。 另外,如果肚子某个部位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如右上腹的疼痛,有可能是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发作,这就得赶紧去普外科排查。 还有,当腹部出现隐隐作痛,并且能摸到一些肿块,也得找普外科医生,这可能是腹部脏器出现病变。 腹痛可不能小瞧,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去普外科就医。
区分胆囊炎和胃炎疼痛,主要看疼痛的位置和伴随的情况。 胆囊炎的疼痛位置多在右上腹,有时在右肩或后背,疼痛剧烈,像绞痛,吃油腻食物容易发作,可能伴有恶心或发烧等症状。 胃炎的疼痛多在中上腹,即心窝附近,通常是隐痛或胀痛,空腹或吃太多后容易发作,可能伴有反酸、烧心、打嗝等。 不过这只是大致区分,真疼起来,最好及时检查,不要自行判断以免误事。
消化系统中的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和胰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 胃癌与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爱吃腌菜和咸菜有关。 结直肠癌多和久坐、吃太多红肉以及便秘相关。 肝癌常由乙肝、丙肝或长期饮酒诱发。 食管癌常因总吃烫的食物、爱喝酒和抽烟而发生。 胰腺癌则和肥胖、糖尿病以及长期吃高脂肪食物关系密切。 这些癌症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等到出现腹痛、体重突然下降时,可能已经到了晚期。平时要注意少吃烟熏烤的食物,规律吃饭,控制体重,并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晨起拉肚子大多不是肠癌或胰腺癌的症状,不用太紧张。 很多时候,这和前一天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吃了生冷、油腻的食物,那么晚上肚子着凉,肠道受到刺激,就非常容易早上拉肚子。 当然,肠癌可能会有腹泻,但往往它还伴有便血、腹痛、体重下降。胰腺癌可能有腹泻,但很多时候会伴有黄疸、腹痛。 如果只是偶尔晨起拉肚子,我们需要调整饮食,或者保暖后,它便会好转,基本上不用担心。
有些外科的腹痛来得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例如急性阑尾炎,一开始可能是肚脐周围的局限性疼痛,后来转移到右下腹。如果阑尾穿孔,会引起弥漫性腹膜炎,高烧腹痛加剧。这些如果不手术,会出现感染休克,危及生命。 还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像刀割一样,肚子硬得像木板,胃液漏到腹腔,会导致严重感染问题。 另外,急性胆囊炎伴有胆囊坏疽,绞窄性肠梗阻,以及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这些情况的腹痛都可能快速恶化,短时间内影响生命体征。 所以,腹痛剧烈且不持续缓解,尤其是伴有发烧、呕吐、便血时,必须立刻就医,别耽误黄金救治时间。
平时吃对食物,对预防肝癌能帮上忙。 比如说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它可以抑制细菌和有害物质,减少肝脏的负担。 还有蘑菇,像香菇、平菇这些菌菇类,里面含有一些多糖,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抵御不好的细胞。 绿叶蔬菜也不能少,比如像菠菜、西蓝花,它们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够保护肝细胞。 另外,每天喝点绿茶也不错,茶多酚可以帮助肝脏排毒。 不过要注意,这些食物只是辅助,预防肝癌更重要的是,少吃发霉、腌制的东西,少喝酒,定期检查。把这些习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肝脏。
外科手术后的三餐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恢复阶段来调整,核心是帮助身体补充营养,减少负担。 刚做完手术还没有排气时,应先少量饮用温水或米汤,以促进胃肠蠕动。排气后可以吃稀粥和烂面条,这些食物容易消化。 当胃肠适应后,三餐应包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如鸡蛋羹、瘦肉粥和蔬菜泥。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蔬菜提供纤维,预防便秘。 应避免油腻、辛辣和难以咀嚼的食物,如油炸物、辣椒和硬米饭,以免刺激肠胃。不要一次性补充过多,如大鱼大肉,以免肠胃不适。应少量多餐,逐渐增加食量,让身体逐步吸收,这样恢复才能更稳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