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胸部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运用靶向治疗、放化疗、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为...
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化疗,这取决于多种因素。 对于部分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化疗,尤其是二期和三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如果患者具有高危因素,例如低分化、脉管侵犯或神经侵犯等,也可能需要术后化疗。此外,如果手术中发现肿瘤切除不完全,有残留肿瘤细胞,或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后也是需要进行化疗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同样,如果手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也可能需要术后化疗来控制肿瘤的扩散。 然而,对于非常早期的肺癌,如原位癌和微浸润肺癌等,手术切除后通常就不需要化疗了。
右肩胛骨和后背疼痛可能是肺癌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当肿瘤侵犯或转移到胸膜、胸壁等部位,刺激相应神经,导致疼痛放射到右肩胛骨和后背区域。 如果肺癌发生骨转移,转移到肩胛骨或胸椎等部位,也可能引起后背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较为持续,并且可能是逐渐加重的。然而,右肩胛骨和后背疼痛也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周炎、胸膜炎、胆囊炎或胆结石等。 因此,右肩胛骨和后背疼痛并不一定是肺癌。如果出现持续的右肩胛骨和后背疼痛,且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咳嗽、咯血、体重下降等,或者疼痛无法通过休息和一般治疗缓解,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肺癌咯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咯血量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少量的咯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尽量卧床休息,并可采取患侧卧位,以防止血液流向健侧正常的肺导致窒息。同时,给予温凉、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免诱发咳嗽并加重咯血。 对于中等量至大量的咯血,需要紧急处理。抢救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立即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促进血液排出。如果患者出现窒息,应迅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积极进行补充血容量、吸氧,并应用止血药物等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也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肺癌手术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1. 肺部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 2. 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3. 胸腔内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气胸、支气管胸膜瘘等。 4. 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肺癌手术的并发症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手术范围等。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肺癌的症状表现多样,没有咳嗽也可能是肺癌。 如果肿瘤位于肺部边缘,没有累及到主要支气管等容易引起咳嗽反射的部位,或者肿瘤生长缓慢,尚未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刺激,就可能不会出现咳嗽。早期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被发现。 因此,不能仅依靠是否咳嗽来判断是否患有肺癌。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或长期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的人群,即使没有咳嗽症状,也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肺癌手术后,肺部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这要根据疼痛的程度、性质和持续时间来进行综合判断。 手术创伤较大,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疼痛,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术后通常会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管在胸腔内可能会刺激胸膜和周围组织,引起疼痛。一般来说,随着引流管的拔除和身体的恢复,这种疼痛会逐渐减轻。可能异常的情况包括感染、胸腔积液或积气、肺不张、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这些可能会导致肺部疼痛。 如果肺癌手术后肺部疼痛较轻,且逐渐减轻,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肺癌术后前胸麻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手术损伤神经:在肺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到胸部的神经。当肋间神经受损时,会导致相应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出现麻木、刺痛等症状。当胸交感神经受损时,可能会出现麻木、发凉、无汗或者少汗的症状。 2. 手术切口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释放一些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也会引起麻木。 3. 切口部位感觉神经末梢破坏:手术切口会切断部分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这会导致切口周围的皮肤感觉减退或者消失,出现麻木感。
肺癌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肺叶切除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肿瘤局限于一个肺叶内,且无明显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肺叶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 2. 全肺切除术:当肺癌侵犯一侧全肺,如中央型肺癌累及主支气管或肺动脉干等重要结构,且无法进行肺叶切除或袖状切除时,可能需要进行全肺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大,因此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采用。 3. 袖状肺叶切除术:对于部分中央型肺癌患者,如果肿瘤侵犯了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但未累及隆突,可以采用袖状肺叶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保留部分健康的肺组织,减少对肺功能的影响,同时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4. 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对于早期肺癌,尤其是肿瘤直径较小,位于肺外周,纯磨玻璃结节的患者,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可能是合适的选择。
肺癌晚期患者的餐具一般是不需要分开的。 肺癌不是传染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肺部细胞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而不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在日常生活中,与肺癌患者共用餐具是安全的。 然而,如果肺癌晚期患者同时合并具有其他传染性疾病,比如流感、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在这些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期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最好还是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比如使用单独的餐具、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等,直到感染得到控制。
肺癌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目前主要的微创手术方式包括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和胸腔镜手术。这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美观度好等优点。 然而,微创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医生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熟练掌握。在一些基层医院或技术力量不足的医院,可能无法开展高质量的胸腔镜肺癌手术。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胸腔镜手术在早期肺癌和肺部小结节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但是否适合微创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医院的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由专业的胸外科医生进行评估和决策。
体检拿到CT报告,写着“右下肺结节状高密度影”,不一定是得肺癌。 我国正常人群体检肺结节检出率约为20%。这些结节中约60%~70%都是良性结节,剩下的30%~40%的结节才是恶性结节。 建议患者找专业的胸外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会根据病史、肺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占比、形态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后,患者需要住院1周左右。 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病情轻重程度、手术范围不同,所以术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不同。 1、体质较好:手术创伤小,一般3天左右就可以拔掉胸腔引流管出院; 2、体质较弱:手术创伤大,引流量较多,可能会延长拔管时间。
肺癌胸腔镜手术后饮食需要注意事项如下: 1、术后4~6小时后开始恢复进食:可先饮用少量温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术后第2天开始正常饮食:建议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摄入高蛋白质饮食,且食物的选择应多样化; 3、可酌情吃点“白色食物”; 4、饮食禁忌:少吃甜食,避免肥腻、辛辣、过于单一、燥热的食物。
肺结节的随访间隔时间取决于良恶性概率。原则上,结节的恶性概率越高,随访间隔的时间越短。 对可疑感染的患者,应在1~3个月时间内复查CT。随访中未发生变化的病灶,恶性可能较低,可以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如果在随访中发现新增病灶、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介入或者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检查出肺结节,首先不用惊慌着急,应找专业的胸外科医生进行咨询。 很多疾病都会表现为结节样病灶,但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如炎症、肺局部纤维化,以及一些良性肿瘤等,只有一小部分肺结节最终确定是肺癌。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肺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占比以及形态等因素来综合判断肺结节的治疗方案。
不同磨玻璃影的病因不同,能否治愈的情况也不同。 1、感染导致的磨玻璃影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有些可以吸收。而一些慢性纤维化形成的疤痕组织会持续存在,对身体没有影响。 2、当磨玻璃影提示为恶性时,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手术。表现为磨玻璃影的肺癌,侵袭性不强,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预后良好。
肺毛玻璃样结节不严重,但应该引起重视,可能情况如下: 1、良性病变:通过随访复查,结节可能消失。即便一直存在,对身体也没有影响,正常体检即可。 2、早期浸润性肺癌或微小浸润性肺癌:较为严重,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可达到100%。 3、癌前病变: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癌,采取手术切除可治愈。
为避免过度治疗以及不必要的手术,肺结节患者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进一步判断结节的性质。时间间隔不一定是3个月,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1、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往往会建议直接手术切除。 2、怀疑良性或低度怀疑恶性的结节:即使是恶性,也属于早期的原位癌和微浸润癌,进展较为缓慢,预后良好。
体检的CT报告写着“左肺结节影”,并不一定是患肺癌。 随着居民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结节,所以患者无需惊慌。 建议患者找专业的胸外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会根据病史、肺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占比、形态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方案。
肺结节的CT值主要代表肺结节的密度大小,可以帮助评估结节的良恶性、肺腺癌亚型分型,在复查中量化表达病灶的变化。 因此,CT值是一个辅助判断的因素,在临床上判断结节良恶性还是以形态学为主,更重要的还是看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异质性、空泡征、血管征等形态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