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胆管结石、胰腺肿瘤及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主要跟侧支循环开放密切相关。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也最严重。 2、腹壁神经丛的开放:部分有海蛇头征静脉曲张。 3、门静脉高压性的胃病:出现胃肠道出血。 4、肝肾综合征:严重的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影响肾功能所致。 5、肝性脑病:主要是血氨中毒引起。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主要跟胆囊癌病因相关。主要原因: 1、慢性胆囊炎:包括胆囊结石引起或胆囊腺肌症引起。慢性胆囊炎炎症刺激会诱发胆囊的上皮细胞癌变。 2、胆囊息肉:特别是大于一公分的息肉,癌变率较高。 有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是有大于一公分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主张早手术,预防发展胆囊癌。
胆囊癌的症状表现: 1、早期表现:一般早中期胆囊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 2、晚期表现:当肿瘤进展到中晚期时,部分的患者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腹痛:因胆囊癌肿瘤侵犯了腹腔和神经丛引起;黄疸:梗阻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乏力、体重下降:因肿瘤消耗;腹胀、腹部膨隆。
门静脉高压患者出现出血主要有以下原因: 1、侧支循环开放:最常见食管胃底静脉丛开放,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主要表现呕血、便血。 2、直肠静脉丛开放:门静脉另外一侧,直肠静脉丛开放会出现肛周出血。 3、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出现胃肠道淤血、水肿,出现门静脉高压性的胃病,引起胃黏膜出血。
一般根据CT扫描的影像结果,通常将胆囊癌分三类: 1、壁厚型:主要影像表现是胆囊壁的局限或者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主要表现是乳头状的结节,从胆囊壁突入到胆囊腔中。往往因胆囊息肉发展。 3、实变型:愈后最差。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导致增厚,再加之腔内的肿块充填,最终形成实质性肿块。
一般根据手术切除的范围,患者术后恢复不一样。 1、两天左右出院:早期胆囊癌手术,仅胆囊切除。 2、一周左右出院:联合肝段切除,无严重并发症。 3、观察期两周视情况出院:某些可能联合了胰头切除或者胰上囊切除创伤较大的患者。 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要根据严重程度决定住院时间。主要是保证术后安全。
胆囊癌晚期出现腹水先考虑腹水的形成,再对症治疗: 1、转移性腹水支持治疗:肿瘤出现腹腔内广泛转移、渗出。可补充白蛋白,通过利尿利出腹水。如果腹胀特别明显且影响生活,不得已可做胸腹腔穿刺引流。 2、感染性腹水穿刺置管:胆囊癌合并肝内转移或门静脉高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感染性腹水。此时,尽早穿刺置管。
目前,胆囊癌的诊断方法较多。 1、B超检查:是临床影像首选的检查。 2、结合CT、MRI或者超声造影检查。 3、穿刺病理检查:针对于有局部转移或者是远处转移的可疑胆囊癌患者。 4、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使用,临床上发现绝大部分的胆囊癌患者的CEA和CA19-9明显升高。
胆囊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出血、胆瘘或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感染等。也包括手术相关的胆道损伤、胆囊床渗血。 1、近期并发症:术中可能胃肠道的损伤。 2、远期并发症:术后复发率高:因大多患者早期淋巴结转移;术后粘连性的肠梗阻:因为外科手术创伤导致肠粘连。
门静脉高压症的危险因素: 1、肝炎后肝硬化:临床上最常见乙肝和丙肝感染,在中国乙肝感染占大部分。 2、酒精性肝硬化:因酒精性的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 3、寄生虫感染:常见寄生虫感染是肝吸虫,但目前少。 4、肝脏的良恶性肿瘤压迫:门静脉或者是肝静脉的肿瘤压迫都会引起门静脉高压症。
胆道癌患者放疗不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放疗也广泛应用于胆道癌患者。 目前常用于胆囊癌治疗的放疗包括术前、术中和腔内放疗,以及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姑息性放疗。另有针对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放疗,对转移病灶有一定杀伤作用。 综上所述,这些是目前临床上胆囊癌用于放疗的地方。
目前,胆囊癌的病因并不是完全明确。 1、基因突变:目前有研究证实胆囊癌可能与某些基因突变存在关系。 2、胆囊良性病变:临床研究也证实,胆囊癌更多的是由胆囊的良性病变发展而来的。最常见的两个胆囊良性病变原因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特别是大于1公分的腺瘤性息肉,易发展成胆囊癌。
临床上有种治疗方法叫注射硬化剂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很重要的一点是门静脉侧支循环的开放。如食管胃里静脉丛曲张开放,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出血。所以这类血管可注射硬化剂减少出血。 直肠周围静脉丛曲张出血,临床上往往当成痔出血。这时也可以通过注射硬化剂封堵这些静脉,防止进一步出血。
门静脉高压急性期目前最常遇到,治疗如下: 1、药物治疗:包括PPI类、生长因素类,最凶险情况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止血治疗: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止血。 3、手术治疗:在万不得已情况下。 4、纱布填塞治疗:直肠静脉丛引起肛周出血,首选纱布填塞。止血效果不好考虑痔疮切除。
不是所有的都要割。要结合患者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决定治疗。 1、不需要割脾的情况:轻度门静脉高压症首选药物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者有内镜下的套扎、注射硬化剂、门体分流、TIPS技术。 2、需要割脾的情况: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脾亢且血小板低于30(10^9/L)的患者条件允许下可切脾。
胆囊癌手术后定期复查原因: 因为胆囊癌恶性程度很高,大部分患者一年内都是肿瘤生存期。主要原因是胆囊癌出现淋巴结转移非常早并且术后的辅助治疗对其不敏感,所以术后复发率很高。 因此,建议患者即使做了手术,也要定期复查,尽早发现并针对复发灶进行治疗,以改善生存率。
胆囊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目前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办法; 2、姑息治疗:对于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或者是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胆囊癌患者,多采取姑息性治疗。 姑息治疗方案主要有两个,包括局部放化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分子靶向药和免疫治疗。目前,靶点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证实对某些胆囊癌较有效。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痛情况不多见。腹痛原因如下: 1、肠道消化不良:大部分患者因肝硬化受肝功能影响,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导致腹胀、腹痛。 2、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而引起腹痛。 所以,一旦遇到门静脉高压之后腹痛,需结合影像检查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腹痛原因,进行对症治疗。
一般根据肿瘤在发现时的分期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1、早期胆囊癌行胆囊切除术:如未发生局部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转移行胆囊切除术。仅限没突破胆囊浆膜。 2、中期胆囊癌扩大胆囊切除术范围:已突破胆囊浆膜患者切除范围扩大到局部的肝段及肝门区淋巴结清扫。 3、晚期胆囊癌一般无手术治疗机会:有黄疸可考虑胆肠吻合。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肝癌患者视肝功能的情况以及肝癌分期来治疗。 1、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肝功能良好患者合并早中期肝癌,肝功能良好是A级或B级患者。 2、肝移植治疗:适用于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肝癌且肝癌分期较早的患者。 3、对症支持治疗:适用肝功能糟糕且肝癌分期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