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防再出血。同时针对不同的后遗症,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合并有脑积水的患者,可采用分流手术处理。 3、康复治疗:包括针灸、理疗、康复训练等。 4、心理治疗:合并有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1、基底节区:会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三偏症状。 2、脑叶: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表现。 3、脑桥: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还会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4、脑室: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高热等症状,还会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如下: 1、脑出血主要是血管壁病变、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一般在血压波动时突发起病,常出现头痛、呕吐、神经功能缺损等,CT可见高密度病灶。 2、脑梗塞是由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一般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常表现为口齿不清、面瘫、流口水等,CT可见低密度病灶。
脑出血患者饮食需注意: 1、根据患者意识状况和吞咽功能选择合适的饮食,如有吞咽困难或呛咳等症状,应给予糊状食物,必要时可经胃管鼻饲饮食。 2、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为主,少食多餐。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旦发生脑出血,应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到达医院后,医生会为患者作出初步的病情评估。如果属于卒中,会进入绿色通道,尽快完善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下一步处置。 如果出血量较少或病情相对稳定,可采取保守治疗。如果病情达到手术指征,会安排急诊手术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镇静吸氧、止血药应用、脱水降颅压以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治疗。此外,还要注意防治误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一旦发现或怀疑脑出血,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护人员的专业帮助,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作出相应处置。
脑出血的后遗症包括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呼之不应)、精神障碍(如性格、人格改变、容易激动)、语言功能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等)、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感觉功能障碍(如一侧肢体或肢体的感觉减弱或消失)、褥疮、肺部感染、脑积水(包括交通性脑积水和非交通性脑积水)。
脑出血发现及时是否能治好,需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有无并发症进行判断。 如果出血发生在脑叶或脑室,出血量较少,没有发生脑疝,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不会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但如果出血发生在脑干、基底节、重要脑功能区,或大量出血引起脑疝,则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脑出血可以用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患者的相应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对脑出血患者起到催醒、促进偏瘫肢体康复的作用,具体应用需要咨询中医康复科医生。 但在出血的急性期,还是根据医生的检查和判断,该手术的采取手术,该保守治疗的采取保守治疗,在患者的康复期,可以采取中医中药以及针灸等方式治疗。
以下人群容易患脑出血: 1、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病的患者。 2、容易激动的人。 3、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从而引发脑出血。 4、不良生活习惯的人:如大量吸烟、酗酒,熬夜的人。 5、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