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以胃癌或者肠癌为主的内科治疗。
幽门梗阻是晚期胃癌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35%的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幽门梗阻。 如果幽门梗阻是由局部肿瘤浸润及水肿引起,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比如胃肠减压、空肠营养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之后,进行全身性的化疗,控制肿瘤的进展,从而使肿瘤进一步缩小,减轻幽门梗阻。
目前来说,肠癌、胃癌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胃肠镜进行检查。 胃肠镜筛查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肠癌的诊断率,胃镜和肠镜的检查不但能够直观的发现肿瘤部位,并且更易于在胃肠镜下钳取组织进行活检,从而达到诊断胃癌、肠癌的目的。 通过内镜下的检查,进行病变组织的病理诊断,是诊断胃癌和肠癌的金标准。
容易拉肚子不一定是肠癌。 拉肚子即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性状改变,不成型,包括水样便和糊状便,通常感染性腹泻、肠易激惹综合征等也会表现为腹泻。 肠癌也会出现腹泻,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便中带血、排便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消瘦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病人都建议进行肠镜检查,尽早进行诊断。
肠癌肝转移的患者部分可以达到治愈目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肠癌,可以通过免疫治疗达到治愈目的。 既往肠癌肝转移如果能够进行手术治疗,将会明显的提高生存率,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手术完全切除肿瘤细胞的肠癌肝转移的患者,生存期也可达到40个月以上。
肠癌大多是散发性,散发性肠癌是不遗传的,但是肠癌有遗传倾向。 另外,也存在部分遗传性大肠癌,其发病率在10%~15%。其中家族腺瘤性息肉病占1%~2%,遗传性非息肉性病变占2%~7%。 遗传性大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基因检测,存在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通常具有发病年龄轻的特点,需要加强筛查。
对于一期、二期的病人来说,有一定比例能达到治愈。 目前我们根据癌细胞浸润的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对胃癌进行分期。 1、I期:又可以细分为IA期和IB期,IA期和IB期的病人5年生存率达到93.6%。 2、IIA期的病人存活率达82.8%,IIB期病人5年存活率会降低至68%。
肠癌不同的临床分期代表着不同的预后。 对于一期的和二期的肿瘤病人来说,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式,而对于三期的病人的来说,手术联合术后的辅助治疗,会明显提高生存率,四期的病人因为已经存在远处转移,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是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会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II期胃癌5年生存率68%至82.8%。 因为胃癌恶性程度高,通常II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的风险大,所以对于II期的非食管结合部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及术后的辅助化疗的方案。 对于食管胃结合部的肿瘤,推荐术前新辅助化疗,进一步缩小肿瘤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辅助化疗。
如果是病变局限在粘膜是比较早期的情况,可以达到治愈。 从肿瘤的严重程度来说,胃体后壁肿瘤与其他部位的肿瘤相比较,严重性上并没有差别,胃体后壁也是胃癌的好发部位,与前壁相比较,在胃镜检查中,后壁是不得不在切线位观察的部位,增加了观察的难度,造成漏诊的风险。
小肠癌的发病比较罕见,其发病率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 小肠癌的种类有很多。根据组织类型,分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腺癌、恶性淋巴瘤、肉瘤等。 另外,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个部位,其发病几率也不相同。小肠癌中,约45%发生在十二指肠、约35%发生在空肠、约20%发生在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