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淋巴瘤及常见实体瘤(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的内科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到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这种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并且男性多于女性。 可能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免疫紊乱(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是免疫缺陷性疾病)、病毒感染等。 另外,不同民族、人种当中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也不相同。例如相对于欧美人群,亚洲人群的整体发病率普遍较低。
骨髓瘤复发后,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当患者再次出现CRAB症状,或者血清和尿中的M蛋白明显升高时,即可以开始治疗。 复发难治的骨髓瘤,治疗应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尽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选用3-4药联合治疗方案,有条件者可序贯自体干细胞移植或CAR-T等治疗。
骨髓瘤需要化疗。 在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阶段,单纯以化疗为主的方案已很少应用,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四大类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抗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 各类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联合杀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但是在干细胞动员及自体移植阶段,大剂量化疗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骨髓穿刺检查主要是检出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数量,在骨髓瘤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穿检查包括:骨髓涂片、骨髓流式检测、骨髓活检、FISH检测以及染色体核型检测等。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包括: 1、骨髓穿刺活检: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具有诊断意义。 2、M蛋白水平: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等明确。 3、临床表现:包括靶器官损害表现,即CRAB症状;或者无靶器官损害表现,但出现1项或多项指标异常。
骨髓瘤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游离轻链,当游离轻链超过近端肾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就会到达远端肾小管,并与THP蛋白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形成炎症。 另外,高钙血症、脱水、肾毒性药物和造影剂都可能诱发或加重骨髓瘤患者的肾损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初诊或病程的不同时期有20-50%的患者会发生肾功能损伤
骨髓瘤常见的症状包括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骨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RAB症状。 1、骨病:多表现为骨痛,以腰骶部最多见,活动或扭伤后有可能导致骨折。 2、贫血:骨髓瘤会抑制骨髓造血,导致贫血和白细胞、免疫球蛋白减少。 3、肾功能损害:当血清中的游离轻链负荷过重时,会阻塞肾小管并造成肾损伤。
骨髓瘤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下: 1、骨髓瘤本身和化疗药物都会削弱机体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应尽量避免去拥挤的地方。 2、注意健康饮食:食物需要新鲜有营养,尽量少吃生冷食物或有可能变质的食物。 3、注意保持运动: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可帮助患者从化疗的疲劳中恢复过来,降低感染风险。
自体干细胞移植给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迄今为止仍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当患者经过诱导治疗后,仍可能有残余的骨髓瘤细胞,需要使用大剂量的马法兰将其杀得更彻底。 由于化疗剂量较大,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也会被破坏,因此需要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目前仍无法治愈骨髓瘤。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低但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但是近十年来多种新药的应用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开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及生存已得到显著提高。大多数患者中位生存期已达到6-7年,少部分甚至可达十余年,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
骨髓瘤起病比较隐匿,初始阶段并无特殊不适,当出现临床表现时,它的症状又缺乏特异性,所以初次就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高达60%以上。 有很多的患者可能因为出现的症状不同而就诊于骨科或风湿科,感染科或呼吸内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 据统计,患者通常要耗费3-6个月时间确诊,因此非常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并不是所有骨髓瘤患者一经诊断都需要立即治疗。 无症状的骨髓瘤不推荐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孤立性浆细胞瘤建议局部放疗后定期复查。 需要治疗的骨髓瘤一般是指活动性骨髓瘤,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活质量:可移植的患者,初始治疗包括4-6个疗程;不可移植的患者,则需要完成8-12个疗程治疗。
维持治疗可以清除没消灭干净的骨髓瘤细胞,对随后可能长出来的肿瘤始终保持压力。在骨髓瘤的整体治疗策略中,维持治疗可以延长疗效的持续时间、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甚至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建议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前期治疗取得有效结果时,一定要坚持进行后续的维持治疗,做好长期的疾病管理。
多发性骨髓瘤的饮食建议如下: 1、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2、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品。 3、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4、戒禁烟酒,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有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其是植物蛋白。 6、避免摄入高嘌呤类饮食。
骨髓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癌症。 癌症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例如肺癌,胃癌,肠癌等。但骨髓瘤不是来源于上皮组织,它是一种以骨髓中克隆浆细胞大量增殖为特征的恶性疾病,所以骨髓瘤是恶性肿瘤,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癌症。 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
骨髓瘤的治疗流程及药物选择大致如下: 1、可移植的患者:初始治疗包括诱导缓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维持治疗三个阶段。诱导阶段多以3-4药联合方案为主,需慎重应用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的药物。 2、不可移植的患者:如诱导方案有效,建议继续使用8-12个疗程,直至疗效最佳,随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
骨髓瘤患者手脚麻木主要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 周围神经病变是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及卡非佐米等药物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原则为预防胜于治疗。 通常会预防性给予B族维生素,并嘱咐患者平时尽量用温水洗手洗脚。如果手脚麻木症状加重,需要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并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或者中医治疗处理。
骨髓瘤难以治愈主要是因为: 1、骨髓瘤的遗传学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容易发生克隆演变,是肿瘤细胞对药物耐药的内在原因。 2、骨髓瘤细胞跟骨髓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导致肿瘤进展,如果治疗后肿瘤微环境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就无法清除微小残留病灶,最终也会导致复发和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