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哮喘祛痰,其实从实质内容来说话,就是补液。 我们知道,发生重症哮喘时,首先的治疗方式是在控制哮喘发作的同时,补液是一个很关键的治疗措施。补液的目的只是为了祛痰,因为液体补足了,痰液被稀释了,痰液不会对气管的黏膜造成阻塞,通过纤毛的运动排出来。对哮喘来说,特别是对重症哮喘的患者,能达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补液以外,祛痰还可以采取雾化治疗。雾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祛痰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作为临床医生,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茶碱类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扩张支气管,常用的有茶碱缓释片和氨茶碱片。 2、白三烯抑制剂:例如孟鲁司特纳,这类药物用于抑制白三烯的活性。 3、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除了上述口服药物外,临床上还经常使用吸入性药物,包括吸入性激素和吸入性β受体激动剂。例如,吸入用的沙美特罗和布地奈德。
一般来说,轻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不会导致胸痛。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和胸闷。然而,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到造成严重缺氧,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缺血的胸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心梗或心肌缺血等症状。
在重症肺炎的呼吸衰竭终末期,可以使用人工肺。 人工肺,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来代替人体呼吸系统的机器。它通常用于重症肺炎终末期患者,当呼吸衰竭已经非常严重,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包括机械通气,都无法逆转病情时,人工肺成为唯一的选择,用来代替人的器官,帮助患者呼吸,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单纯的慢阻肺不需要进行化疗,因为慢阻肺并非肿瘤性疾病,所以化疗并不适用于这类患者。 然而,如果慢阻肺患者同时合并了肿瘤,那么化疗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能否接受化疗以及采用何种化疗方式,都需要到专科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详细检查和诊治。 对于慢阻肺的治疗,通常采用抗感染、祛痰、补液、解痉等治疗措施来缓解病情。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饮食方面的调整。
肺炎可能会导致胸腔积液,但并非所有肺炎都会引起这一症状。 主要导致胸腔积液的肺炎类型是结核性肺炎或结核性胸膜炎,这在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当然,由细菌感染或感染性细菌引起的肺炎也可能造成少量胸腔积液。 此外,由肿瘤引起的肺炎,如阻塞性肺炎,同样可能导致胸腔积液,这种积液与肿瘤本身的恶性病变有关。 除了上述情况,胸腔积液还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和代谢系统疾病。消瘦的病人以及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低蛋白质血症,也可能出现胸腔积液。
如果肺炎已经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和咳痰、胸闷和气紧等症状明显缓解,那么一般不建议再复查CT。 实际上,如果从临床表现来看肺炎已经在好转,后续通常不需要进行任何检查。除非在病人好转的过程中,症状突然加重,比如再次出现咳嗽、胸闷、胸痛,甚至高热,这时就需要再次复查CT,以了解肺炎的情况和发展。
根据病情来判断,通常情况下,及时治疗的较轻慢性阻塞性肺病不会引起肺结节。 但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且反复加重,由于感染或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肺结节的出现。一旦出现肺结节,患者必须到医院进行随访,了解肺结节的大小。因为严重的肺结节或较大的肺结节,如果呈毛刺样改变,也可能是早期癌变的可能。
肺炎后输液,如果咳嗽加重的原因需要辩证看待。 1、如果在肺炎早期输液后出现咳嗽,这通常是因为肺炎感染后支气管黏膜气道的高反应性增加,导致支气管痉挛和咳嗽。这种咳嗽通常被称为感染性咳嗽,并不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也与输液无关。这时只需对症治疗,例如使用抗过敏药物或解痉药物来缓解支气管黏膜症状即可。 2、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肺炎治疗后再次出现咳嗽,应警惕病原菌的改变或新的病原菌感染,这可能是再次感染引起的咳嗽。在这种情况下,痰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协助诊断和治疗。
重症肺炎患者在神志清楚、咳嗽咳痰有力且能配合医生医护动作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进行插管。此时,通过高流量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通气等方法,可以纠正呼吸衰竭。 然而,如果这些措施在24小时或6-7小时内未能纠正呼吸衰竭,或者患者出现意识、血压循环的改变,甚至病情加重,那么就需要尽早进行插管,并使用有创呼吸机来改善呼吸功能。
慢阻肺可能导致呼吸不畅和呼吸困难。如果呼吸困难和呼吸不畅仅由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通常与感染或痰液阻塞有关。这时,患者需要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雾化治疗、平喘解痉和祛痰治疗。 如果慢阻肺伴有并发症,如气胸,需要在医院进行穿刺抽气治疗;若合并胸腔积液,也需要穿刺抽液以缓解呼吸不畅。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心功能不全,还需采取利尿和抗心衰治疗。 因此,对于慢阻肺引起的呼吸不畅,如果是轻症,可以通过吸氧和药物治疗观察;如果是重症,则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对症治疗。
慢阻肺的三联药物包括三种药物: 1、激素:包括口服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吸入性激素如沙美特罗,以及静脉用激素如甲硝龙; 2、抗胆碱能药物:例如异丙托溴铵,它能够减少气道分泌物; 3、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它们通过激活β2受体来扩张支气管。 以上这些药物共同构成了所谓的三联药物。
肺炎支原体IgM是帮助诊断患者是否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一个辅助指标。其正常值一般为1.1以下,如果超过1.1,则说明IgM为阳性。 IgM抗体的产生通常是在肺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一周左右出现,并在3-4周左右达到高峰。因此,如果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并检查出IgM抗体为阳性,就应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这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胸部CT等,以协助诊治和处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一般需要30%-35%的吸氧浓度,这属于低流量吸氧。 对于不知道如何调节浓度的普通患者,通常制氧机会有一个刻度,大约在1-2格左右。之所以采用低流量吸氧,是因为它能驱动呼吸中枢,改善呼吸功能,并帮助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重症肺炎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往往提示需要机械通气。 如果重症肺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且血气分析等指标显示呼吸衰竭,无论是1型还是2型呼吸衰竭,尽早使用呼吸机对纠正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神志清楚且能配合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一般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而对于有意识障碍、血压循环不佳、咳嗽咳痰无力、全身衰竭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并采用有创呼吸机治疗,这对改善呼吸功能是有益的。
重症肺炎患者何时脱离危险期并不确定,也没有特别的指标。 如果患者得了重症肺炎,经过呼吸循环支持、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后,已经脱离了呼吸机,能够经鼻低流量吸氧,神志清楚,能够正确回答问题,血压和循环等生命指标基本平稳,这些指标反过来说,都证明患者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重症肺炎的危险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这种疾病的特点是以气流受阻和不完全可逆的慢性气道炎症为主。 慢性阻塞性肺病需要低流量吸氧治疗,这是因为低流量吸氧能够通过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改善呼吸衰竭,纠正体内缺氧状态。 由于慢阻肺导致的缺氧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而过高的二氧化碳潴留会对呼吸中枢造成抑制。如果吸入较高流量的氧气,虽然能迅速改善缺氧状态,但同时也会使呼吸中枢失去缺氧的刺激,导致呼吸抑制进一步加重。 因此,低流量吸氧是正确的治疗措施。
慢阻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避免食用辛辣、燥火和燥热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如辣椒和烧烤,以及烟熏食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气道痉挛,导致反复咳嗽。反复咳嗽无疑会损伤支气管黏膜,从而加重慢阻肺病情或导致病情反复。 2、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肉和鸡蛋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营养和蛋白质,还有助于肺组织的恢复。
哮喘药一般要吃多久,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人而异。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用药维持的时间应该结合他们本身的具体疾病和个人情况。大多数哮喘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性用药,因为他们需要长时间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来控制气道痉挛。 控制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同样,减量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大家也无需过于担心,因为有些特殊类型的哮喘,如变异性哮喘,在短时间用药后,只要注意个人和环境问题,就不需要终身服药,甚至可以彻底断药。
慢阻肺是不能够治愈的。 一般来说,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时,患者的肺功能或多或少已经受损。这种受损表现为通气功能储备下降,且是一种不可逆的改变。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包括药物治疗、平时习惯的养成以及预防措施,目的都在于延缓肺功能的衰竭。因为最终,慢阻肺还是会发展成呼吸衰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