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
正常健康人群一般可以采取简单的公式,来进行粗略的估算运动最大心率。一般最大心率等于220~实际年龄,在最大运动负荷强度时,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继续增加,心率达到最高水平。 但也有研究发现,该公式存在的误差可能比较大。推荐使用206~0.67×年龄来推算运动最大的心率,但最大的运动心率存在很大的个体性差异,与患者运动量、体质、年龄、性别、基础心率等多种因素均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对于健康体质比较好的人群,有效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到85%。
利血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降压药物,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可以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通过耗竭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而达到降低血压作用,它的降压作用缓慢而且持久,所以,使用该药的患者对麻醉药和心血管一直作用非常敏感,手术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 所以,需要特别的注意,一般对于这种患者,最好是停药观察两周以上,改使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以保证手术期间的安全。
急性心包炎是比较常见的心包疾病,该病的主要原因多以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其他的原因也包括各种继发性的心包炎,比如肿瘤引起的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等。急性心包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发热、肌肉疼痛等。90%的急性心包炎患者可以发生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广泛导联的ST段抬高,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临床上需要与心肌梗死以及急性心肌缺血相鉴别。
肌营养不良,医学上也称之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它是一组以骨骼肌进行性无力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基因缺陷性疾病,同时,可以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脏、骨骼、呼吸系统、胃肠道受累。不同类型,它的起病时间、受累其范围、严重程度差异性很大,所以,肌酸激酶增高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一般如果进行血清学检测,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等在肌肉细胞出现损害时,可以释放入血而引起血中浓度明显升高,可以达到正常上限参考值的20到200倍左右。
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见于多种心脏疾病,比如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其具体的危险值也尚无明确的统一指标,但一般来说,肌酸激酶同工酶数值越高,提示心肌细胞坏死的程度范围越广。 比如心肌梗死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一般在心肌梗死发病以后2到4小时左右开始逐渐新高,24到36小时可以达到高峰,3到5天即可以恢复正常,它的增高程度与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如果心肌梗死范围越广,心肌酶增高的程度越显著。
肌酸激酶5000多,属于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肌、脑细胞和心肌组织中,因此原则上只要上述组织和细胞出现损害,就有可能会引起肌酸激酶显著增高。比如常见的有急性心肌炎、骨骼肌损害、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引显著增高。 特别是在一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人群中,早期就可以出现肌酸激酶显著增高,一般在急性发病2到4小时开始上升,12到48小时内可以达到高峰,2到4天可以恢复正常。 所以,肌酸激酶增高,并不能直接判断病情是否严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才能做出基本的判断。
提高基础代谢率,可以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和延缓衰老,一般首先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它是提高代谢最快速的捷径。此外,可以适当的增加肌肉训练。 多喝水,也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一个重要方式,水是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不仅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还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此外,提高基础代谢还要保证蛋白质的供给量,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做到劳逸结合。
缓进型高血压病一般主要分为三期,主要是根据血压水平来进行分级。在早期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并无特殊的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时或者偶然测量血压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在劳累以后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随着疾病的进展,如果累及到其它的器官,可以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或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可以导致严重的肾脏疾病,特别是可能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心脏骤停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比较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舌根发现后坠,此外,一些本身带有假牙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假牙脱落而导致呼吸道梗阻。一般在进行胸外按压之前,尽量取出假牙。 同时要上抬上颌角,在逐步畅通呼吸道的同时,应该及时尽早进行胸外按压,并且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在心搏骤停的患者抢救过程中部分患者逐渐出现喉部水肿,所以如果有条件应该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畅通。
后循环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血管疾病,人体头部的血液循环主要是由前循环系统和后循环与系统两套系统组成,而后循环系统主要是由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由于缺血的程度不同,引起后循环缺血的病因也有所不同。 所以,是否严重也是因人而异的,需要进行血管方面的评估,比如头颈血管彩超、头部血管核磁共振甚至脑血管造影等。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后循环缺血,它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比如药物、支架、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