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
利血生临床上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是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血球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该药物是半胱氨酸的衍生物,有增强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促进白细胞增生的作用,在使用以后一般吸收良好,临床上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它还对恶性肿瘤在进行放疗或者化疗以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和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要观测肝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注意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
心脏痛的原因比较多: 首先,考虑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其他的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引起。胸痛的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任何物理、化学、机械和生物的刺激等都可能会引起急性的胸痛,目前临床上致命的胸痛主要由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引起。 其次,一些心身疾病。比如心脏神经官能症,也有可能会引起心脏部位反复的疼痛,而肋间神经痛也可以引起心脏部位的疼痛。 心脏疼痛具体的原因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建议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心脏相关项目的检查,先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指南,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正常标准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小于120毫米汞柱以及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作收缩压。如果在120到139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在80到89毫米汞柱,称之为正常血压高值。 如果收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二者只要满足其一就可以称为高血压。 无论年龄阶段如何,血压的正常标准参考范围是相同的。如果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高血压的正常标准也有所不同,根据相关的指南建议如果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的平均血压值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就可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
d二聚体是反应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同试剂下,正常参考值范围也各不相同,通常小于0.5毫克/升。一般在50岁以内的人群,小于500微克/升;80岁以上的人群,大约只有55%的人小于500微克/升。对于大于50岁的患者,可以进行年龄校正,来判断正常的参考值范围。 在妊娠期d二聚体会升高,产后4到6周左右可以恢复到正常。所以50%的孕妇在怀孕20周时,该指标一般要大于500微克/升。另外,d二聚体会增高可以见于多种血栓性疾病,比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在正常健康成年人群中,每分钟心跳的正常次数在55到100次每分钟之间。 正常成年人群中心跳受到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个体性差异,因此轻微偏快或者偏慢多数情况下也是属于正常范围,比如正常成年人群在情绪激动时以及体力劳动和活动以后心跳会出现明显加快,经过休息以后心跳就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 天气变化也可以引起心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多数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在一些疾病的状态下,比如感染、发热、贫血、本身的器质性心脏疾病等多种疾病,都有可能会引起心跳明显的加快。
当d二聚体达到0.5毫克每升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高,可能存在危险。 d二聚体增高的临床意义和风险性也是因人而异的,因为该指标增高可以见于多种疾病,甚至在一些妊娠人群中也可以出现明显增高,所以临床意义和具体参考值还需要合其他的临床资料才能进行综合性的分。比如在妊娠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静脉血瘀滞、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等血栓形成的有关病理性因素,所以在妊娠的三个月以后它可以出现明显的增高,d二聚体在孕妇人群中出现明显增高其并没有危险性。 出现d二聚体增高也可以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严重的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肝病、恶性肿瘤等,所以具体的临床意义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指标才能判断。
主动脉球囊反搏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球囊导管置于降主动脉内外接控制装置,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进行充气和放气,以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 它的适应症包括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围手术期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严重的心脏挫伤、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等,或者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缺血导致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另外,也可用于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保护,或者是高危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失败后的支持性治疗,以及终末期心脏疾病进行心脏移植或植入人工心脏前后的循环支持。
心脏跳的快,首先建议立即休息,并且自数心率,如果心率持续超过130次每分钟建议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由于心脏跳动得比较快,受到多种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在心脏跳得快时建议立即休息,并且自数脉搏,如果脉搏持续超过130次每分钟以上经过休息以后不能缓解,则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主要是明确原因。 因为生理性的心跳过快比如健康人群在剧烈运动以后以及焦虑、紧张等状态下,饮酒等也可以引起心跳明显的加快,但这些生理性的心跳加快在休息以后多数自行可以缓解,如果持续不能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合并或者不合并潜在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应该满足从卧位或者蹲位突然起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舒张压持续下降超过20/10毫米汞柱等条件。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的发病率和年龄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在大于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大约为30%,可能是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的伴随症状,可以导致残疾、晕倒、外伤等,可以显著的影响生活质量。 尽管症状轻微或者症状并不十分严重,但其可以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衰和房颤的发生率,需要积极的进行处理。
窦性心律不齐,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生理性现象,并不是疾病,也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多数见于儿童、青少年,为生理性改变,比如紧张、情绪激动、饮酒等都可引起窦性心律不齐。这种生理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呼吸原因导致的,所以医学上也称之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在体检的时候如果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并不需要特别的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可以逐渐的消失。 病理性窦性心律不齐,多属于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由于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等都有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早期诊断或者排除心肌缺血等一些器质性心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