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新,医学博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美国器官移植学会小肠移植分会会员、中国免疫学会移植免疫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肿瘤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临床营养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面修复学分会委员。《器官移植》、《中华移植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杂志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华夏医学奖终审专家),国家科技专家库在库专家。擅长复杂胃肠外科、小肠移植及腹腔多器官簇移植、腹腔镜微创手术、腹壁缺损及疝修复手术、肠功能衰竭的诊治和外科营养支持。师从我国普通外科学界泰斗——黎介寿院士,在黎介寿院士领导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近二十年,在黎院士指导下诊治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复杂胃肠外科病人。南总普外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的长期积累,使得腹腔严重粘连的独特分离技术、肠瘘腹腔感染引流和消化道重建技术、腹壁缺损及疝修复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小肠移植高难度手术技术和外科营养支持技术等成为我们特色鲜明、能够解决疑难复杂临床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形成了放疗后慢性放射性肠炎或腹部手术并发症导致的复杂肠梗阻和肠外瘘治疗的业界知名的重要技术特色,形成了腹腔结核和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结直肠肿瘤规范化的腹腔镜根治手术、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广泛腺瘤样息肉的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术、短肠综合症、切口疝及造口旁疝的腹腔镜下修复技术、腹膜后肿瘤技术专长。在长期的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选择了腹部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技术——小肠移植及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作为自己专业技术研究方向,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师从全球最著名的小肠移植和腹腔多器官簇移植专家、国际小肠移植学会主席——Abu-Elmagd教授,回国后在黎介寿院士指导下,对小肠移植关键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使小肠移植在我国实现重大突破。执笔撰写我国有关小肠移植的一系列管理和操作规范、诊疗指南、技术准入和随访系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能独立完成小肠移植的医生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完成小肠移植例数最多、手术质量最好的医生。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近70篇,参编《移植学》、《腹部器官移植手术学》等9部专著,曾申请并获得科研基金700余万元,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医学奖励共5项。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
周三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胃肠外科常见病诊治和肛肠疾病特(痔疮、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诊治;结直肠癌筛查及综合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
擅长: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微创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肠梗阻,肠瘘,顽固性便秘的手术治疗,小肠移植,肝移植,乳腺癌,肛肠疾病
擅长:肠瘘、放射性肠炎、肠梗阻的综合治疗。短肠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与肠康复、小肠延长手术治疗。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肠粘连的保守和腹腔镜手术治疗。
擅长:肠梗阻、腹腔感染、肠瘘、放射性肠损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腹腔镜标准化手术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腹部外科重症抢救营养不良患者的通路建立、支持治疗疝气、肛肠微创手术
擅长:肥胖症减重与代谢外科单孔袖状胃
三级
北京市昌平区立汤路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