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正常的说法是双侧肾脏,双侧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脏器,其中双侧肾脏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出去,形成最终的尿液。 肾脏位于腹膜后,大致的位置在后背部在第12个肋骨与脊柱相交叉的部位,长度大概10到13公分,宽度5到6厘米,厚度大概3到4厘米。肾脏主要起着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能够稳定人体的内环境。
所谓肾穿刺活检指的是使用穿刺针,从皮肤开始进针,到达肾脏的部位,然后切取一小段的肾脏组织做相关的检查,这种操作一般主流的方法是在超声的引导下来进行。 穿刺的过程一般比较迅速,也相对比较安全,造成严重的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穿刺的目的是取肾脏组织做病理检查来明确肾脏内损伤的病理类型以及程度,根据上述的信息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方向和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肾炎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蛋白尿的阳性,不同的患者蛋白尿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这种疾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蛋白尿定量的多少、肾脏病理检查的类型,以及肾功能等指标制定治疗方案,比如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一克以上,肾功能损伤不严重,这样的患者往往需要使用激素或者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个时候使用激素治疗肾脏里的炎症反应,已经为时已晚,以治疗肾衰竭的并发症为主。如果患者蛋白尿很少,一般也以普利类或者沙坦类的降压药保守治疗为主。
肾病的患者在饮食上的确是有所要求的。如果不注意饮食,对肾脏的确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病情加重的作用。 首先患者需要适当限制盐分的摄入,每天盐分摄入量控制在3~6克,不要吃一些含盐分量高的食物,比如咸菜咸鱼等等。 饮食尽量清淡一些,但是蛋白质可以摄入的,要以动物型蛋白质和大豆制品为主。要尽量控制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患者要避免含动物性油脂高的食物的时候。如果有水肿,需要限制水分的摄入。
有肾脏疾病以及洗肾的患者,尽量要避免喝柠檬水。所谓洗肾者指的是患者有尿毒症,做血液透析的患者,肾病也是尿毒症的前期状态。 肾脏疾病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以后,是最终要被肾脏排泄出去来维持体内比较稳定的酸碱的平衡。 当有肾脏疾病的时候,患者酸性物质要减少摄入,以免加重体内的酸中毒的状态,甚至有的时候临床上还需要使用碳酸氢钠这样碱性的药物。
尿毒症治的是患者的肾功能已经被破坏了90%以上,肾脏的组织已经被毁损不可逆转,由于大部分的肾脏组织已经被破坏,所以不能够充分排泄代谢废物和吃喝进去的水分,不能够调节电解质酸碱失衡,会影响到身体中多脏器的功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这种疾病的治疗,只能依赖于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也就是包括透析或者做肾移植,患者必须要选择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才能够存活。
检查肾功能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抽血化验血肌酐、尿素氮,这是代谢废物经过肾脏过滤排出体外,所以血液中肌酐尿素氮一般来说浓度不高。 如果浓度升高意味着肾脏排泄代谢废物能力下降也就是所谓的肾功能衰竭,但是这个指标也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肌肉的含量多少等等因素。 如果做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查就能够有效的减少这些因素对于指标的影响对于结果的影响,所以来说判断肾功能更为准确。
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液中有两个加号的蛋白质,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的疾病,各种肾小球的疾病、肾小管间质的疾病,都有可能会引起尿蛋白两个加号。 最常见的还是各种原发或者继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甚至肿瘤等等这些原因都能够损害到肾小球,造成继发性的肾小球肾炎。没有这些病因,临床上称之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就是通常俗称的肾炎。 患者应该到医院,去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
B超是一种影像学的检查手段,能够观察大体样本、大的器官的形态、大小、结构、厚度、长度等等这些信息,对于被检察器官的显微镜结构B超是看不到的,比如用B超观察是否有肾炎,也就是说肾小球内的炎症反应从B超来说是看不到的。 B超可以观察肾脏的长宽、厚度、肾脏皮质和髓质之间的界限是否清晰、皮脂的厚度、患者输尿管是否顺畅、是否有肾积水、有肾结石、是否有泌尿系统的肿瘤,这些信息做B超是能够观察到的。
肌酐升高往往意味着患者有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要查找原因。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有希望逆转肾功能,或者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展速度。 如果患者是泌尿系统的梗阻或者是血容量不足造成的急性肾衰,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以后,急性肾衰有希望恢复。 如果是慢性肾衰,也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是肾功能衰竭不可逆转,只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速度,比如慢性肾炎造成的轻度的肾衰,可能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糖尿病造成的慢性肾衰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