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患者都可能需要使用激素,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肾病都用激素,比如急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肾病以及肥胖相关性肾病或者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可能不需要使用激素。 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与免疫功能紊乱、代谢性因素等等各种因素有关系,如果涉及到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就可能需要使用激素,比如原发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都可能需要使用激素。
薄基底膜肾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又称为家族性血尿,这种疾病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厚度仅仅为普通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这种病情大多数预后良好,患者常常会出现血尿为主的临床症状,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患者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肾病综合症是肾小球有病变,导致患者出现大量的尿蛋白,这是一种慢性的疾病,患者在使用药物诱导病情缓解以后,的确是有可能会复发这种复发。 往往发生于感冒或者劳累以后复发。常见临床症状包括患者突然出现尿泡沫的明显增加,出现浮肿明显加重,有的患者会出现尿量的减少,这些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病情的复发。 但是判断病情是否复发一定需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尿蛋白增多,提示可能是复发。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状的总称,患者的诊断条件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要超过3.5克,血浆中白蛋白水平低于30克每升,符合这两点就可以诊断患者为肾病综合征。 这个疾病的诊断条件中,还有另外两条,但是为非必须条件,包括患者可能会出现浮肿以及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症的患者的核心病变是出现了大量尿蛋白,这是因为肾小球受到损伤导致的结果。
肾脏疾病出现肌酐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意味着患者已经出现了肾功能衰竭。 肌酐是代谢废物,需要从肾脏中排泄出去,但是如果肾脏出现病变,肌酐不能充分排泄,就会导致血肌酐的升高。 这样患者的治疗要明确肾衰竭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糖尿病的患者会造成糖尿病肾病,出现肾衰,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高。 高血压也能够造成肾衰,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慢性肾炎的患者如果导致的早期肾衰,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外,也要处理肾衰的并发症,比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控制肾性贫血。
肾病综合症意味着患者肾小球有严重的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出现大量的尿蛋白,病因分为原发和继发,所谓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是因为肾小球因为免疫功能紊乱而遭到损伤。 这种疾病往往需要使用激素或了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紊乱的免疫系统保护肾小球和降低尿蛋白,如果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肾小球损伤叫做继发性肾病综合症包括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等,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而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需要使用化疗药。
肾脏是排泄的器官,当有肾脏疾病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滤过屏障的损害,而表现出蛋白尿血尿。 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会导致患者尿泡沫增多;尿液中有红细胞,可能会引起肉眼可见的血尿。 浮肿是肾病的一个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脚踝、脚背、小腿前及颜面部等部位的浮肿,肾病也容易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 当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食欲下降、胸闷气短、咳嗽咳痰、乏力等等。
肾病是一种免疫病理学的诊断名词。是一种慢性肾小球肾炎,这种疾病的病情有轻有重。 但是它并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的背景,或者这种疾病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家族聚集的发病,或者是这样的患者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生这个疾病的概率要大一些,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遗传病,并不是这样的患者的子女一定会发生这个疾病。
实际上,肾病综合症并没有严重和轻微这样的分级的说法,但是肾病综合症这个疾病本身就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所谓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克,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30克每升,符合这两点就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症。 患者一般还可能会伴有水肿以及高脂血症问题,这种疾病提示患者肾小球滤过屏障遭到严重的损害。正常的情况下,肾小球滤过屏障,能够把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出去,但是血液中的蛋白质很难进入到尿液中,滤过屏障遭到严重破坏,之后会出现蛋白尿。 蛋白尿越多,提示肾小球损伤越严重,而肾病综合症就是存在大量的尿蛋白。
绝大多数的肾病不会遗传。 在临床上肾病的原因很多、种类也很多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药物及食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的损害,还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病毒感染等等这些因素都是肾病常见的类型。这些类型都不是遗传性疾病,虽然糖尿病、高血压可能具有遗传的倾向,但是不能归为遗传病。 但是也有小部分的肾病是遗传性肾脏病,最常见的是遗传性多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