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一种因为各种病原菌感染引发心肌细胞、心内外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不会传染给他人。 心肌炎根据感染的病原菌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立克次体性心肌炎、美洲锥虫病。因为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性,所以,对于诊断心肌炎需要综合较多临床辅助检查,才能推断确诊。心肌炎的病原学证据常常依赖于心外的发现。
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两者都是缺血性心脏病常用的药物。 硝酸甘油主要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也能够降低血压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硝酸甘油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眩晕、虚弱、心悸和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尤其在直立、制动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突发性心脏病最为常见、致命的以急性心肌梗死为甚,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能够自行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常持续20分钟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硝酸甘油输注时,是不需要避光的。但是硝酸甘油的保存需要遮光、密闭,最好在阴凉处(不超过 20 ℃ )保存。 使用硝酸甘油时,要注意输注的剂量,因为硝酸甘油过量,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晕厥、持续搏动性头痛、眩晕、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瘫痪和昏迷并抽搐等症状。
心包积液多数是由于急性心包炎导致的。急性心包炎的的特征以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为主,可为剧痛、刀割样痛,也可是钝痛或者是压迫样感。心前区疼痛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吞咽、卧位时加剧,座位或者是前倾位置可以减轻。 疼痛通常局限于胸骨下或者心前区,可放射到左肩、背部、颈部或上腹部。急性渗出大量心包积液时通常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这几个征象。
高敏肌钙蛋白高常见于心肌细胞存在炎症,坏死,外伤,低氧等,其它非心肌缺血心肌疾病也能引起高敏肌钙蛋白高,非心肌缺血性急性心肌损伤则有下列情况: (直接性心肌损伤、CHF、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炎症、心肌炎、心包炎、恶性肿瘤、肿瘤化疗、创伤、电休克、心脏射频消融术、浸润性疾病、应激性心肌病左心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其它原因如肺栓塞、脓毒血症、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左房饱满最大可能性是左房肥大。左房肥大常见的原因有二尖瓣狭窄、长期的高血压病、主动脉狭窄等。严重的左房肥大,代表左房功能严重下降,容易出现肺淤血、水肿。 急性肺水肿时,典型的表现是突然、严重气急、端坐呼吸、阵阵咳嗽、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常咳出泡沫样痰液,严重者可以从口腔和鼻腔内,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液,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晕厥等情况。
早搏,是过早搏动、提前搏动的简称,是描述心律失常的一种术语,为心律失常的一种,临床上称之为期前收缩。因为窦房结发出的起搏频率最快,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领导心脏的跳动,称之为窦房结性心律,简称为窦性心律或正常心律。 如果窦房结以外的心房内、房室结及其周围或心室内的任何一点(或极其偶然由窦房结本身)发出的一个过早的激动所造成心脏的提早的搏动,即称之为早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含盐液体灌肠,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都存在机体液体量相对过多,引起体循环淤血。 如果灌肠时运用含钠液体,部分钠盐可能会通过肠道黏膜吸收入静脉中,增加了机体的液体量,加重了患者心脏前负荷,有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衰,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所以在给心衰患者进行灌肠时,灌肠液应该避免这一类液体。
当心包积液生成过多、过快就会出现心包填塞,心包压塞的临床三联征为:低血压、心音低落、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严重时可呈现端坐呼吸,身体前倾,呼吸浅速,面色苍白,发绀,干咳,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 还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肝肿大、全身水肿,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严重的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包积液处理的原则是尽早清除积血,解除心脏压塞,同时修补心脏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