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都需要清淡饮食,减少食盐、油脂、胆固醇、糖类的摄入。心梗患者也一样,平常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减少对心脏负担。 心梗病人应该做好冠心病二级预防,预防再梗和猝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曾有突发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其发生心脏事件和死亡的风险最高,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在第一年最高,但随后每年男、女的死亡率分别为5%和7%,单是心梗后心绞痛就使日后冠心病的死亡率加倍。
早搏症状没有特异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如心慌、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早搏需要治疗与否,在于是否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背景之上,是否有足以进一步诱发,其他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由于室上性早搏,所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一般无致命性危险,只有室性早搏,有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所以更应该重视室性早搏。
早搏三联律需不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如心慌、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是否伴随心脏器质性疾病等,无症状早搏可以不需要特殊治疗。 而早搏三联律是指:每次窦性搏动以后规律地紧跟一次早搏称为二联律,每二次窦性搏动后规律地紧跟一次早搏称为三联律。当早搏发生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病、低血钾和洋地黄过量等病人,具有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应该给予认真观察和积极治疗。
大多数人做心肌灌注显像是不难受,但是少部分人可能因自身恐惧感会感难受。心肌灌注显像属于放射性核素检查的一种,还包括核素心血池显像。 心肌灌洗显像主要是用坨201、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者坏死区不显影的“冷区”显影法;或为用锝焦磷酸盐使新鲜坏死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区”显影法。成像方法目前多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
临床常测定的肺动脉压力为肺动脉压,正常的肺动脉压力为11-17mmHg,正常的肺动脉压力高限值是20mmHg。如果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力大于等于25mmHg,就称为肺高压。 肺高压的高危人群,常见于结缔组织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及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直系亲属,肝硬化、溶血性贫血患者等。
下壁心肌梗塞多见于心脏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闭塞。定位是否是下壁心肌梗塞,可以根据心电图的部分导联的改变确诊,或者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剂的充盈程度来判断。 心肌梗塞由于某一些原因,如斑块脱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导致了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下壁心肌梗塞较容易引起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因为下壁心肌细胞坏死后,不能传导动作电位。
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当心肌细胞损伤时,肌钙蛋白便释放到血清中。临床上常用的肌钙蛋白有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 ctnI可以抑制肌动蛋白中的ATP酶活性,是肌肉松弛,防止肌纤维收缩,ctnI的正常值是<0.2ug/L,而>1.5ug/L为临界值。ctnI的测定适用于:晚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监测心肌梗死的进展;评价溶栓的治疗效果等。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症状不单单是急性胸痛,还会存在着其它的部位疼痛,如下颌、颈部、肩部、上肢等。肩膀的疼痛以左侧肩部为主,疼痛是持续性的存在,较难缓解。 对于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分钟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卵圆孔和继发孔都是心房间隔缺损的不同的解剖类型。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有卵圆孔沟通,出生后逐渐关闭,但是仍有20%至25%的患者虽然功能上关闭,但是解剖学上未关闭称为卵圆孔未闭。 继发孔指的是继发性缺损,又叫做第二孔未闭型缺损,位于房间隔的中部卵圆窝处,直径较大,常在1至3厘米之间,约占所有心房间隔缺损的80%。
左室道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最常见的演变就是心力衰竭,所以治疗方案也是心力衰竭的治疗。在治疗流出通道存在梗阻肥厚性心肌病,是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尤其是硝普钠。因为硝普钠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均有直接扩张作用,血管扩张使周围血管阻力减低,因而有降压作用。 存在流出通道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因未流出通道梗阻,左心室泵入动脉血流量本身就是减少。如果动脉血管进一步扩张,会导致机体进一步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