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闷堵考虑以肺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居多,可以考虑就诊呼吸科和心血管内科,胸口闷堵伴随有咳嗽、咳痰、发热、畏寒等症状,考虑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需要完善相关的检查,如胸片、血常规、肺部CT等。 有证据表明肺部感染是细菌引起,还需要酌情考虑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而胸口闷堵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常有: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等。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持续的时间通常不会大于5分钟,在休息和含服药物后胸痛仍然不能缓解,应该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如果导致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的阻塞血管不能再通,那心肌梗塞引起的疼痛就较难以缓解。 怀疑急性心肌梗塞时应及时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学等相关检查,尽早的明确诊断后应该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溶栓,或者支架植入等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
心窝疼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当然有可能是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等,主动脉夹层撕裂位置平齐心窝处时,也会导致心窝疼。 某一些肺部疾病也会出现胸部疼痛,因为心脏和肺脏有重叠的部位,两者有时候任意发生病变,不易区分,急性胸肋综合症时也会出现心窝疼的可能,当出现心窝疼的时候,建议休息,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及时就诊医院。
早搏指的是心脏不按照窦房结传导出来的规律的搏动冲动过早的搏动了,这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早搏的治疗,主要是取决于心脏有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是否会影响心的输出量以及早搏是否会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 大部分的早搏不伴随心脏的器质性改变,可以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有症状的早搏患者主要是以解除顾虑为主,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早搏可以适用镇静剂和β阻断药进行治疗。
冠状动脉可以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闭塞的血管不同,会导致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闭塞可引起左心室膈面、后心间隔及右心室梗死,并可累积窦房结和房室结。 一般来说右心室及左右心房梗死较少。而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则引起左心室广泛梗死。其中最常见闭塞的冠状动脉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这是可能由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解剖位置导致的。
左室射血分数可以通过心脏彩超来测定。心脏彩超可测量心腔的大小和心脏功能,及心脏瓣膜结构、心包的情况。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值在55%-65%之间。通常将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的心力衰竭,定义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在40%~49%,定义为中间型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等于50,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以及严重程度,有非常大帮助。
心肌梗塞是不会遗传的。急性的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导致心脏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的病变,最常见的病变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高度特异性的细胞分子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这一些因素我们称为危险因素,常见的危险因素有血脂的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等。
心脏病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结果。如心脏病是冠心病,不发生心肌梗塞,患者注重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如心脏病是器质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活至成年时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较多。 如果心脏病是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大部分偶发的房性早搏没有症状、无需治疗。40岁的心脏病能活多久,情形较多、无法判断。
如果室性早搏连续出现五个,就认为是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风险较高的心律失常,可与室颤及猝死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室速均需高度紧张,立即处理。多形性室速风险极高,需要立即电复律。相反,单形的非持续性室速,甚至可见于正常人。如果室速除了心悸外,还出现意识障碍、气促、胸闷胸痛等症状,应考虑立即电复律。
急性心肌梗塞通常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抗心肌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予阿司匹林,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急性心梗患者的来说,起病后都应迅速的给予阿司匹林。首次应该嚼服阿司匹林可加快其吸收,以便迅速抑制血小板激活状态,以后改用小剂量每日服用。 如果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或者对阿司匹林耐受,应无限期使用。抗凝治疗常用的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心肌缺血则有硝酸酯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