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的定位需要借助于胸廓体表标志来确定,最常用的体表标志是胸骨角,这是因为胸骨角平对着左右第二肋软骨。 根据这个定位方法确定第二肋后,逐根往下计数肋软骨直到第五软肋,第五软肋与第六软肋之间的间隙就是第五肋间隙。再找到左锁骨中点后,做过左锁骨中点的垂线,垂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就是左锁骨中点第五肋间隙。
能引起胸痛的有多种,甚至有一些不明原因性胸痛。较为常见的有: 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心包炎、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大叶性肺炎、肺动脉高压、食道贲门失迟缓症、反流性食道炎、胃十二指肠、胆道疾病、膈疝、纵膈肿瘤、膈下脏器(少见);胃、十二指肠、胰脏、胆囊疾病;心神经官能症、X综合征、过度通气。
胸膜结节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性质相关。胸膜常见的结节病因有:考虑良性胸膜间皮瘤、胸膜结核瘤、胸膜淋巴结肿大、炎性结节等。如胸膜间皮瘤起源于胸膜的间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多见脏层胸膜、少见壁层胸膜。 可以分为局限性与弥漫性,局限性多为良性和弥漫性均为恶性。局限性良性者可无临床症状。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症状:胸剧痛、呼吸困难、咳嗽、体重下降等。
支配胸的全部神经,包括内脏的植物神经、迷走神经、和肋间神经。只要这些神经支配的组织和脏器存在损害,就会出现胸疼。比如: 首先,预后较好、危险程度相对低的胸痛,如反流性食管炎、肋软骨炎、带状疱疹、胸膜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不危及生命。 其次,危险程度高的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食管破裂等。
胸口被撞击后一直疼痛不能缓解,建议完善胸部x片或者肺部ct明确是否为胸部挫伤,或者合并了其它病变,如:肺挫伤、气胸、肋骨骨折、胸骨骨折等。 如果是单纯的胸部挫伤,无其它的合并症,可口服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缓解症状;如果合并其它的组织病变,则应该积极的处理原发病灶同时,加强休息,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必要时手术治疗。
临床上进行胸腔穿刺,位置都是在肋骨上缘进行穿刺,这是因为大部分的肋间神经及血管都是沿着肋下缘分布的,所以在肋骨上缘进行穿刺,能够避免肋间动脉损伤。 但是进行任何的操作都是存在风险的,胸腔穿刺常见的风险有麻醉意外、胸膜反应、气胸、出血、感染、心血管意外,或因病情需要,需反复胸穿术、胸水检查、穿刺失败、胸腔内组织损伤、神经血管损伤。
胸膜反应,主要出现在进行胸腔穿刺过程中,因患者对操作不了解,心里惧怕、恐慌,或者操作时,穿刺针刺激了胸壁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悸、胸闷、胸壁剧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甚至晕厥。 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平躺、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对症给予阿托品,或者肾上腺素。
遇到患者出现胸痛症状时,应该紧急的处理和排除会引起致命性胸痛的急症。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应该识别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血管栓塞、气胸等急诊。 胸痛的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不同病因胸痛的特征亦不同,不同病因引起的胸痛临床表现上有很多重叠,因此应着重询问患者胸痛的特征。胸痛的特征主要通过胸痛部位和放射部位、疼痛性质、疼痛时限、诱发和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和体征区分。
左胸突然针扎一样痛,应该怀疑左侧气胸的可能。气胸的较为典型症状就是突发的单侧胸痛,之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刺激性干咳,通常这种胸痛常表现为针刺样或者是刀割样的疼痛,持续时间常较短。 胸痛是因为胸膜破裂所致,刺激性干咳是因气体刺激胸膜所致。气胸的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是胸部正位片,胸片可显示肺压缩程度、肺部情况、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以及纵隔移位等。
漏斗胸是一种胸廓的畸形,发病率上男性发病比女性多。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由于下胸部肋软骨及肋骨发育过度,胸骨代偿性地向后移位而形成的畸形,类似于漏斗而得名。畸形严重会影响心肺功能。 漏斗胸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诊断,治疗方法有:肋骨成形术 、胸骨抬高术、胸骨肋骨抬高术、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无蒂胸骨翻转术、胸骨翻转加重叠术、微创胸骨后抬高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