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可以应用中药,但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的药物,比如银杏叶滴丸、疏血通/舒血宁、红花、丹参等等,也可以应用脑保护的中药,比如脑蛋白水解物。 主要以西药治疗为主,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要应用他汀的药物调脂稳定斑块,一般应用阿托他汀钙片或者瑞舒伐他汀钙片等等。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比如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 如果发病时间在4.5小时之内,有溶栓适应症时,也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脑梗塞患者应禁食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饮食,同时要禁食辛辣油腻食物,禁烟酒等等。 脑梗塞患者一般情况下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要下胃管鼻饲饮食,鼻饲给药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防止吸入性肺炎和误吸的发生。 如果患者无吞咽功能障碍时,可以进行普食,但是要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吃一些坚果类的食物,适当吃一些瘦肉,鱼肉和禽蛋类等等。
如果脑梗塞的患者超过六小时,一般是不主张溶栓治疗的,可以应用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要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斑块。 分析患者梗塞灶大小,以及症状表现考虑是进行双抗还是单抗治疗。同时要应用一些脑保护,以及保护线粒体和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环的药物。脑保护的药物有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茴拉西坦,改善脑代谢的药物有胞磷胆碱,活血化瘀的药有舒血宁和疏血通,保护线粒体的药有丁苯酞,病情稳定后可以针灸,康复和理疗,并对症支持 控制基础疾病等。
脑梗塞会复发的。 如果有脑梗塞发病的病史,再次发生脑梗塞的几率会明显的增加,引起脑梗塞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先天性的血管狭窄,血管炎;抽烟,饮酒,体型肥胖,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既往有脑梗塞发出的病史,也是脑梗塞再次发病的一种主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发生脑梗塞后,要长期二级预防治疗,防止再次发生脑梗。
脑梗塞患者出现手臂不能动,其治疗的方法包括: 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有溶栓适应症时,进行溶栓治疗;无溶栓适应症时,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改善血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病情稳定后可以考虑针灸,康复和理疗。 患者发生脑梗塞,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常见的为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可以出现一侧手臂或者是下肢活动障碍,也可能会出现单侧活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也可能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要及时住院来综合治疗。
具体溶栓治疗的风险有多大,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与患者年龄以及梗塞灶的大小均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脑梗溶栓治疗,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比如年龄大于80岁,不建议溶栓治疗,如果发病时间大于六小时,也不建议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脑梗一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如果成功后,可能会使梗塞的血管迅速再通,可以改善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可能会最大限度的,改善脑细胞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脑梗塞的患者流口水主要有药物治疗和针灸、理疗、康复治疗。 急性期可以应用药物,比如发病时间在4.5小时之内,以溶栓治疗为主,一般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栓子溶开后可能会迅速改善症状。必要时也可以同时脑保护以及保护线粒体治疗。 无溶栓适应症时尽早的抗血小板聚积、神经保护、保护线粒体,病情稳定后可以考虑针灸、康复和理疗等等。 脑梗患者出现流口水,是脑梗塞本身引起的一种脑细胞功能障碍,患者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表现。
脑梗的患者几个月能够开车,取决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多少也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患者脑梗死灶较小,位于放射冠区,一般症状恢复较快,可以在发病两周甚至数周或者数月之内逐渐的恢复,一般最佳的恢复时间为3至6个月。如果超过一年,一般称为后遗症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或者梗死灶为基底节区,症状和体征一般较重,多数患者可能会留有一些后遗症,可能会终生不能够开车。
脑梗的患者如果是梗塞面积比较大,脑干梗死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可以出现患者无意识,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状态,昏迷,去大脑皮质状态等等。 如果梗死灶较小,一般是不会出现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脑神经功能缺损的一些躯体症状和体征。可以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障碍,也可能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可以出现头晕,平衡障碍,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
如果患者脑梗引起喝水呛,症状严重时应下胃管,保留胃管,鼻饲饮食,以防止吸入性肺炎和误吸的发生。 脑梗后出现饮水呛,多见于脑干梗死,是一种吞咽功能障碍,一般进食干的食物时,可能会咽下时困难,容易发生误吸,导致窒息死亡。 如果喝水呛到气管和肺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反复发生肺部感染,严重时也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