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对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如:重症哮喘、高嗜酸粒细胞疾病、哮喘合并鼻窦炎等疾病。
没有发烧但感觉全身很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升高:运动后、进食后、情绪焦虑、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体温增高,属正常现象。 2、病理性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温高且湿润,伴有眼球突出、好动、紧张多虑等,但其体温正常。高血压患者感冒前期通过减少衣物、开窗通风等减低温度。
导致浑身发冷、乏力,但不发热的原因很多,常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原因: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穿衣过少、体质较弱者、血亏肾虚的更年期女性等。 2、可能提示机体处于感染早期:体温产热大于散热。 3、患者合并严重贫血、低血压。 4、某些内分泌疾病引起。 5、可能出现了低血糖导致供能不足。
腹胀、发烧可能是由于胃肠道炎症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1、肠道炎症:由于急性肠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细菌、病毒及炎性物质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蠕动速度缓慢。炎症可同时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发烧等全身症状。 2、全身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感冒等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
发烧能不能继续哺乳,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一般导致女性哺乳期内出现发热的原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和急性乳腺炎等,基本不影响母乳质量。 但如果女性有艾滋病、肺结核活动期、肿瘤疾病等引起的发热,或者合并乳头部位有感染、皲裂,此时不建议哺乳。 若因发热应用了阿司匹林这类药物时,一般也不建议继续哺乳。
发烧感冒可以适量喝牛奶。但不宜过量,以免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具有保健滋补作用。发烧感冒的患者适量喝牛奶,能够缓解发烧感冒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 另外,发烧感冒的患者适量喝牛奶可以给身体补充蛋白质等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麻药可能会引起发烧。 使用麻药后可能会使患者的血管扩张,导致机体散热增多,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发烧主要与个人体质因素有关,是人体对于麻醉药物的一种反应,在药物代谢后发热症状有所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患者持续高热或高烧不退,可能是出现了术后感染,或是手术的无菌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感染。
若是一直发烧不退烧,可采用物理降温,超过38.5度可考虑药物治疗,同时应该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多喝点水也可降温。 2、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等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 3、及时就医:若以上方法无法缓解,应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38.4℃算发烧。 一般而言,人在安静状态下腋窝体温平均为36-37℃,并且将发热分为4个程度。低热为37.3℃-38℃,中等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引起发热的病因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发热,也就是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白天不发热晚上发热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白天病毒繁殖相对较弱,夜间繁殖相对较旺,夜间感染病毒、细菌后易出现。 2、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导致组织相对缺血、缺氧,肿瘤细胞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甲胎蛋白等。 3、结缔组织病,由于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引起。 4、体内激素水平波动。
发烧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 在发烧的状态下,随着体温的升高,会引起心脏兴奋、血管收缩导致;另外发烧引起寒颤、畏冷,由于身体不自觉的颤抖,血压也会明显的升高。 虽然发烧会引起血压升高,但并不会直接导致高血压,不需要太担心。建议发烧患者多喝水,适量喝粥,可以补充体液。
发烧怕冷即发热畏寒,大多和体温调节中枢密切相关。 很多原因会引起发热畏寒的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血液病等。 发热畏寒的现象多出现在体温上升阶段,由于体温升高过快,引起调节点上移,破坏了机体内的体温平衡,就会感觉到冷。但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症状也会好转。
发热的原因有: 1、感染性发热: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2、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等。 3、颅内疾病:脑出血、脑震荡等。 4、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 5、皮肤病变:广泛性皮炎使皮肤散热减少。 6、血栓及栓塞性疾病:各种梗死和坏死。 7、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坏死因子。
额头两边发烧中间正常,一般是正常现象。 额头两边是太阳穴,分布了大量的浅表血管,血液流动量比较大,就会产生热量。额头中间是骨质结构,血管分布比较少,血液流动量也比较少,就会比额头两边穴位部位的温度低一些。 另外,额头中间是暴露的部位,更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寒凉刺激,而额头两边会有头发遮蔽,不易受凉。
感冒发烧能吃橙子,但需视感冒发烧为风热还是风寒而定。 1、风寒感冒:橙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水分含量大,利于感冒发烧期间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缓解口干舌燥;同时橙子口感酸甜,可提高感冒患者的食欲,提高身体抵抗力,但需控制好量。 2、风热感冒:橙子为热性水果,不宜多吃,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发烧出汗了的原因有: 1、病菌感染: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机体上呼吸道炎症、肺炎,或者由于病菌的毒性反应导致。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体内内分泌紊乱,引起体温升高、出汗。 3、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荨麻疹等。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熬夜等精神因素导致。
到晚上就发烧有以下几种原因: 1、结核:大多为表现为长期午后潮热,到第二天晨起体温降至正常,并伴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 2、脱水:人体由于各种原因液体丢失,会引起晚上发烧的症状。 3、斯蒂尔病:本病临床较为少见,出现不明原因的午后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水银温度计测量腋下温度超过37.3度算发烧。 正常情况下,人体腋下温度应该是36-37度,超过标准值0.3度即为发烧。但由于水银温度计有一定误差,患者在测量时应该测多次取众数。若水银温度计显示37.3-38度为低烧,38.1-39度为中度发烧,39.1-41度为高烧,41度以上为超高烧。
大人37.5度退烧先采取物理降温,若没有效果或超过38.5度,要及时遵医嘱使用退烧药治疗。 若症状不严重,先使用退热贴、毛巾等敷在额头上退烧,期间要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但如果温度升高到38.5度以上,可能引起高热惊厥、抽搐等不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治疗。
38度的体温不建议喝布洛芬混悬液。 布洛芬混悬液一般体温38.5℃以上才建议使用。这是因为布洛芬混悬液属于一种强力退热药,其含有的化学物质在退烧后会沉淀于人体内,短期不能代谢排出,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及副作用。 另外,38℃的体温属于低热状态,可以先进行物理退烧处理,一般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发烧37.4不建议吃退烧药。 通常在发烧低于38.5度时不建议口服退烧药,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缓解,还可用毛巾包裹住冰块敷在额头,进行退热。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有利于毒素的排除,饮食清淡。 发烧高于38.5度,选择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若症状还不能得到缓解,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明确发热原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