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十余年,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

心梗后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药物:这是心梗后首先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吲哚布芬、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2. 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以及普利类、沙坦类、沙库巴曲等药物,它们有助于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心梗后还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这类降脂药对于维持血管健康、抗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 4. 合并用药:如果心梗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非常高的情况,可能需要合并使用降压药和降糖药。如果单用他汀类药物无法使血脂达到稳定状态,可能还需要合并使用其他降脂药,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注射降脂针来维持血脂水平。

心肌梗死的好发人群多见于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病的人群,例如长期熬夜、抽烟、喝酒、久坐不动,以及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不去控制和治疗的人。 这些人群往往极其容易出现冠心病。如果在早期不进行干预,因为血管狭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缓慢进展过程中逐渐发展,直到最终导致心梗。但在早期,很多病人没有症状,也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也不去检查。 因此,这些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往往会出现心梗的重要并发症。所以,如果你属于有不健康习惯的人群,或者本身就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要重视起来,不要让它“水滴石穿”。

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发生了心梗,比如因胸痛到医院就医,医生会首先为您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心电图结果怀疑心梗,接下来需要做的是: 1. 动态复查心电图,以观察病情的变化。 2. 通过验血结果来进一步判定,因为心肌梗死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疾病过程。 如果心电图已经非常明确地显示心梗,那么接下来的步骤就不仅仅是检查了。您需要立即开通血管,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和生命。因此,一旦到医院,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包括抽血和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来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在这种情况下,请务必第一时间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哪一条血管发生了梗死,并尽早开通这条血管,让心肌细胞尽快恢复血供。

在心梗发作时,心电图能够发现心肌梗死的迹象,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感到胸痛,尤其是严重胸痛时,医生会立即要求你进行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以帮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迹象,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有时你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如果医生怀疑是心肌梗死,他们可能会要求你在10分钟或20分钟后再次进行检查。这是因为心电图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因此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动态复查。

当突发胸痛时,请牢记两个“120”原则:一是胸痛发生后,请立即拨打120并尽快就诊;二是心肌梗死患者应在120分钟内通血管。如果发生胸痛,一定要看急诊,不要因为在门诊候诊而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 如果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果断接受急诊手术。紧急拨打120,建立胸痛中心的医院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了绿色通道。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就近去胸痛中心救治。

有些心梗可能真的会由生气而诱发。 因为当心脏在生气的情况下,会增加氧耗,即心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情绪一激动,心跳会加快。如果本来血管就有问题,但在自己并不知道的情况下,生气的状态可能会诱发心梗,这是有可能的。 所以一般来说,心脏病人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心情会反映在心脏上。大家自己都知道,在开心、郁闷或生气的情况下,心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心梗不能完全通过心率来判定,因为心梗不仅仅只反映在心率上,心率也不能只反映心梗。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心率是多少就是心梗,没有这种判定方法。心率受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跑步、情绪激动、喝咖啡或与人争吵,都会导致心率波动。因此,不能只由心率来反映是否是心梗。同样,心梗是否反映在心率上,其表现也很多,有的病人心梗时心率会很快,有的病人心梗时心率会很慢。 所以并不能从心率上判定是否是心梗。

你了解自己的心脏吗?我们的心脏像一个桃子一样,体积大约是一个拳头那么大。它位于我们胸腔的左边,因此被称为偏心。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通过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来让血液循环。它要保证除了心脏以外的其他所有器官的血液供应。心脏每天大概要跳动约10万次。而心肌细胞一旦发生心肌梗死,一旦坏死,就会不可再生,变成一块疤痕,牢牢地长在心肌上。

房颤和早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早搏分为三种类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其中交界性早搏较为少见。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窦房结发出指令,形成窦性心律。而早搏意味着心脏的某个部位不服从指令,想要自行发出指令,通常是单个出现或偶尔连续出现。 与早搏不同,房颤是指心房完全不听从窦性心律的指令,自行其是,成为自己的“当家作主”。因此,房颤和早搏不是一回事,房颤的危害要远远大于早搏。

心绞痛发作时,可以吃速效救心丸作为急救药物,但它只能治标不治本。你不能指望仅靠吃速效救心丸就能治好心绞痛,这无异于掩耳盗铃。 在心绞痛特别难受时,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来缓解症状,但症状缓解后,应到医院检查血管病变程度,看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而不是完全依赖速效救心丸。

心肌梗死发作后,第一要素是尽快让血管开通,以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 手术越早进行,越能抢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减少心梗面积的扩大。心梗范围越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就越小,对生命的威胁也越小。因此,一旦心肌梗死发生,一定要尽早进行手术,开通血管。

心梗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程度,不存在所谓的轻度心梗。 一旦发生心梗,即使进行了手术,心脏上也会留下疤痕,因为心肌梗死意味着心肌细胞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坏死。尽管如此,医生仍然会建议在心梗发生时尽快进行手术,目的是尽快开通堵塞的血管,以减少更多心肌细胞的坏死,尽可能地挽救一些心肌细胞。如果拖延不做手术,梗死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对心脏功能和生命的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一旦怀疑或确诊心梗,应立即开通血管,以挽救心肌细胞。

如果心绞痛发作越来越频繁,无论是时间延长、发作次数增加,还是发作性质改变,通常都提示血管病变在加重。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血管狭窄程度越来越重,二是血管中的斑块性质不稳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引起重视。假如你最近心绞痛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或者发作程度越来越重,这时你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医,以明确血管状况,并进行下一步的正确诊疗。

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是有风险的,就像所有手术一样。 即使是简单的皮肤手术也存在风险,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忽视它。如果你不处理心绞痛,可能面临的风险比手术本身的风险还要大。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治疗。所有的有创操作都存在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风险的大小与病情有直接关系。例如,在病情较轻时进行手术的风险肯定比心肌梗死时进行手术的风险要小。在早期进行手术总比等到心梗时再进行手术的风险要小。此外,风险还与基础情况有关,比如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风险就不一样。 如果你的器官没有其他问题,而有些人心脏和肾脏都有问题,那么风险也会不同。至于如何评估风险,这主要取决于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心绞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心绞痛的原因:心脏能够跳动,是因为有血管为心肌供血。它负责给心脏供血。但如果这条红色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无法为心肌供血,心脏就会表现出心绞痛。一旦血管狭窄或堵塞,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 有些患者会问,为什么手术后还要继续服药。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像家里的水管堵塞过一次,里面可能有脏东西,比如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手术,尤其是支架手术,只能解决最严重的狭窄问题,但脏东西还在。即使开通了堵塞的血管,也不能保证它不会再堵。因此,服药的目的是避免血管再次狭窄,或者在其他地方出现新的狭窄。所以,无论是否接受手术,心绞痛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

陈旧性心肌梗死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治疗。 这是因为,如果血管不开通,那么负责的心肌就永远得不到营养。没有营养的土地不可能肥沃,而不肥沃的土地会影响心脏功能。因此,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即使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后期也需要开通血管,目的是为了保留更多的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

心脏彩超不一定能检查出心梗。 心脏彩超主要观察心脏的结构,比如心脏的大小、心肌的厚度是否变薄,心脏内部是否有缺陷或洞,以及心脏瓣膜是否有问题。它只能大致观察这些内容。如果心脏血管有问题,心脏彩超很难鉴别是否为心梗或心梗发生的时间。例如,如果心脏血管有问题,可能在心脏彩超上表现为心肌活动减弱。如果心肌坏死严重,可能出现室壁瘤。但心脏彩超无法鉴别哪条血管出现问题或血管的严重程度。 因此,心脏彩超不一定能发现心梗,但可以发现心梗后的后遗症。

年轻人,如果你真的是心绞痛的情况下,我劝你还是要去检查清楚。但我们也要说,不一定你的痛就一定是心绞痛。首先你要明确的是,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心绞痛,因为我们讲过胸痛不是只有心绞痛这一个原因。如果你真的是心绞痛,不管它是否偶尔发生,你都应该去检查清楚。 如果诊断出病因,就要积极地控制和治疗,不要让它酿成大祸。假如不是真的心绞痛,只是一些其他的胸痛,比如神经痛或者是肌肉关节痛,当然没有很大的关系,前提是你要排除了它不是真的心绞痛。

阵发性房颤需要抗凝治疗,但是否抗凝取决于危险分层。 房颤的最大风险在于栓塞,包括脑栓塞和外周血管栓塞。要判断是否需要抗凝,可以使用CHA2DS2-VASc评分。如果评分超过两分,通常都需要抗凝。评分依据多个指标,如年龄、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中风史以及其他不良因素等。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量表进行评分,以确定患者是否属于栓塞高危人群。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则需要服用抗凝药物预防栓塞事件。抗凝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栓塞,而在阵发性房颤的情况下,将其转变为正常状态会更好。

心绞痛可能是胸痛的一种表现,但胸痛并不等同于心绞痛。 需要纠正的是,心绞痛并非字面上所理解的痛感。实际上,大多数心绞痛患者会感觉到胸口被重物压迫,或是呼吸困难,或者有憋闷感,这些都是医学上心绞痛的症状,而非普通人所说的“不痛”。此外,胸痛的原因远不止心绞痛,还可能包括肺炎、胸廓神经性炎症、肋软骨炎等,这些情况可能涉及骨头、关节或肌肉的问题。还有可能是神经痛,甚至消化系统的症状也可能表现为类似胸痛的症状。 总之,心绞痛不等于胸痛,胸痛也不仅仅是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