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过敏通常跟身体的系统性疾病无直接相关性。 面部过敏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来源于外界的过敏原,包括护肤品、化妆品、面膜、外用药物、花粉、粉尘螨、屋尘螨、狗毛、猫毛、蒿类等;也可以来源于食物及食品添加剂,包括植物性蛋白以及动物性蛋白等。某些皮肤疾病,比如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可导致面部皮肤敏感,而更容易出现过敏现象。
面部过敏泛红,在已知过敏源的情况下,避免接触后是可以自行痊愈的。 面部出现过敏、发红,考虑多种情况的可能,其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如果是过敏性皮炎,临床可以选择外用硼酸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作冷湿敷,还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果是玫瑰痤疮的毛细血管扩张期,临床可以选择外用0.03%酒石酸溴莫尼定凝胶等,还可以选择强脉冲光治疗。
面部过敏患者通常是可以喝蜂蜜水的。 有研究认为蜂蜜水具有养颜美容以及抗疲劳、调节免疫等作用。喝蜂蜜水并不会导致面部过敏反应加重,也不影响面部过敏反应的恢复,除非某些人对蜂蜜水过敏,则不建议饮用。因此,面部过敏的人群可以适当饮用蜂蜜水。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应积极查找过敏原。过敏期间注意防晒、减少化妆,避免使用热水烫洗。
面部过敏是可以口服扑尔敏的。 扑尔敏是常见的抗组胺类药物,能够与组胺竞争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使组胺不能发挥作用,从而抑制过敏反应。临床使用扑尔敏治疗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以嗜睡、头晕等中枢神经镇静作用为主。 面部出现过敏,除使用扑尔敏治疗外,局部红肿明显者可选择外用0.05%盐酸小檗碱溶液湿敷,必要时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
老年人斑秃的发作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以及神经精神因素等有关。 研究发现患有斑秃的父母,其子女患有斑秃的概率较普通人概率更高,因此遗传因素与斑秃的发病存在着关系。精神焦虑、烦躁、熬夜、压力大的患者出现斑秃的概率更大,因此神经精神因素也参与其中。 斑秃患者平时注意避免熬夜,保持心态平和。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用药以及物理治疗。
抗生素过敏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处理。 首先,一般处理。对抗生素过敏以后,应避免再次使用该类抗生素。瘙痒明显者应减少搔抓,避免使用热水烫洗。 其次,局部用药方面。瘙痒难耐者可以选择外用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复方樟脑乳膏等清凉、抗敏作用的外用药物。 最后,系统用药方面。首选抗组胺类药物,包括苯磺贝他斯汀等。必要时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免长期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连翘败毒丸是可以用于治疗痘痘的。 连翘败毒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大黄、薄荷、柴胡、当归、赤芍等,具有清热解毒、消风散肿的作用。临床可用于风热湿毒引起的疮疡初起,可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型痘痘。 痘痘也就是临床所说的痤疮,中医将痤疮辨证论治分型为肺经风热型、痰瘀互结型、脾胃湿热型和冲任不调型,其他类型的痤疮则并不适合连翘败毒丸。
克霉唑阴道片通常3~5天可止痒。 克霉唑阴道片是抗真菌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改变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促使细胞内重要物质露出而导致真菌灭亡。在临床主要用于生殖器念珠菌病,比如霉菌性阴道炎等。生殖器念珠菌病的女性感染者使用该药物后,通常3~5天可缓解瘙痒。 但是,此药物月经期间避免使用,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重复感染。
离心性红斑是有可能自愈的。 离心性环状红斑的具体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因素以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有关。 目前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可在数周或数月后自行消退。出现了离心性环状红斑,应积极查找诱发原因,尤其是肿瘤因素。
开瑞坦通常3~5天见效。 开瑞坦也就是临床所说的氯雷他定片,由于其与组胺相同的乙基氨结构,因此能与组胺争夺相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从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等效应,从而发挥抗过敏的功效。 氯雷他定可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困倦等不良反应,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以及驾驶员使用时应尤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