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痤疮可以选择外用多种类型的药膏。 痤疮以粉刺为主者,可以选择外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维甲酸类药物;以丘疹、脓疱为主者可以选择外用克林霉素、氯霉素、夫西地酸等,还可以选择外用硫磺乳膏、过氧苯甲酰等;以痘印为主者的红色痘印,可以选择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黑色痘印可以选择外用维A酸乳膏、氢醌乳膏等。 另外,痤疮以囊肿、结节为主者外用药物常效果欠佳,建议以口服维甲酸类药物为主。
面部皮肤粗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 首先,日常护理方面。可使用具有剥脱角质作用的洁面乳,有利于促进皮肤光滑。平时应多使用保湿润肤乳,促使皮肤光滑润泽。同时还应注意加强防晒,日晒是引起光老化的主要因素。 其次,可选择光电、注射等美容治疗手段。比如可以选择点阵二氧化碳激光、透明质酸注射等。 最后,还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剥脱术。常见的比如微晶磨削、果酸焕肤等。
面部的疱疹通常7~10天可以好。 面部的疱疹包括单纯疱疹,以及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是人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来的,其具有自限性,通常在7~10天可以自行恢复,或选择外用抗病毒类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乳膏等,有利于恢复。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体内被激活有关,其也具有自限性,后期水疱会自行干涸、结痂、脱痂,通常需要7~10天,少许患者因出现溃疡导致恢复变慢。
面部过敏可以口服多种类型的药物,具体如下: 首先,可以选择抗组胺类药物,也就是俗称的抗过敏药物,包括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常见的包括氯苯那敏、酮替芬等,以及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常见的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其次,严重过敏反应必要时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类,常见的包括甲泼尼龙、泼尼松等。 另外,可以口服中药衍生物,常见的包括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患病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避免化妆。
面部的黑痘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祛除: 首先,局部用药方面可选择维甲酸类,包括0.025%~0.1%维A酸乳膏、0.1%他扎罗汀凝胶等,使用时应避免大面积过度使用,以免引起干燥、脱屑。 其次,外用15%~20%壬二酸乳膏、2%~5%氢醌乳膏等。 再者,化学剥脱术,以水杨酸、果酸最为常见。 最后,光电治疗,包括Q开关红宝石激光、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等。
面部过敏可以外用多种类型的药膏。 一、可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类,以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为主。排斥外用糖皮质激素者,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 二、可选择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丁苯羟酸乳膏等,但应注意其刺激性。 三、可选择外用抗组胺类,包括盐酸氯环利嗪乳膏等。
疖肿的不同时期所使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 1、早期炎症反应明显时可以选择外用抗菌素类,包括夫西地酸乳膏、氯碘羟喹乳膏等。疖肿面积较大时,可以选择系统使用敏感性抗生素,常见的包括罗红霉素、米诺环素等。 2、未成脓时可以选择外敷鱼石脂软膏、芙蓉叶软膏等,有利于促进其成熟;已成脓时多选择外科手术切开引流。 患病期间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同时应积极查找病因。
面部皮炎可以选择外用多种类型的药膏。 1、可以选择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的包括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丁苯羟酸乳膏等。 2、可以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包括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 3、可以选择外用中药类,常见的包括消炎癣湿药膏、丹皮酚软膏等。 4、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吡美莫司乳膏等。 另外,局部瘙痒明显者还可以外用抗组胺类,如盐酸氯环利嗪乳膏。
面部过敏可以选择多种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首先是局部用药方面。可以选择外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硼酸溶液湿敷,还可以选择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类,常见的包括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也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其次是系统用药方面。可以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常见的包括氮卓斯汀、氯雷他定等,还可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过敏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以及海鲜,暂停使用化妆品。
面部痤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祛除: 1、痤疮以粉刺为主者可以选择外用维甲酸类,常见的包括0.1%阿达帕林凝胶、0.025%~0.1%维A酸乳膏等。 2、痤疮以丘疹、脓疱为主者可以选择外用抗菌素类,常见的包括夫西地酸、克林霉素、过氧苯甲酰等,通常建议联合维甲酸类药物使用。 3、痤疮以囊肿、结节为主者可以口服维甲酸类,常见的包括异维A酸、维胺酯等。其他可以选择的药物还有丹参酮胶囊、复方珍珠暗疮胶囊等一类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