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专注于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以及晚期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尤其在微创手术方面...
什么样的肝囊肿需要手术干预,主要取决于囊肿是否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对周围组织脏器的压迫,尤其是压迫到胃或十二指肠,导致类似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饱胀感和食物不消化。有压迫表现时需要干预。囊肿大小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有些10cm的囊肿可能不需要干预,但如果产生临床症状,即使是5cm的肝囊肿,也需要外科手术处理。
肝囊肿通常不会导致肝腹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囊肿非常大且破裂,导致液体流入腹腔,可能会引起腹腔积液。但这种腹腔积液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肝腹水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此外,人体腹腔具有强大的功能,少量的腹腔积液可以通过网膜的重吸收作用自行处理。
多发性肝囊肿,从字面理解就是存在多个肝囊肿。这里需要区分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多囊肝,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伴随多囊肾或女性的多囊卵巢等先天性疾病;另一种是后天出现的多个肝囊肿,即肝内有许多水泡。无论哪种情况,如果没有引起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或症状,临床上通常无需过于激进地干预,只需密切随访观察即可。
肝囊肿通常不会太严重,因为它们是良性疾病。然而,如果肝囊肿体积较大,可能会对周围的脏器,如胃、十二指肠和膈肌产生压迫症状,这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肝囊肿不会引起身体不适或肝功能损害。因此,只需定期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大约每半年进行一次B超检查和肝功能检测,以实现动态监测即可。
肝癌介入栓塞的费用因肿瘤负荷和使用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介入栓塞的费用大部分可以医保报销,包括材料、耗材和药物,大部分医保都能覆盖。
胰腺切除的费用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费用与胰腺病变的位置、性质(良性或恶性)有关。其次,还需考虑病变是否侵犯了其他脏器。此外,患者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如果心肺功能不佳,胰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和血压不稳定,可能需要进入ICU,这将使得费用难以评估和预估。
肝囊肿穿刺是一种微创操作,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相对较少。针对肝囊肿的干预,常见的方法有开窗引流或去顶减压,即将囊肿内的囊液排出,防止其不断积聚或增大,从而避免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症状。
胆囊息肉病变,实际上是胆囊息肉的另一种说法。所有异常情况都被称为病变,因此不必过于担心,病变并不一定意味着非常严重的情况。胆囊息肉是否需要处理或干预,应根据胆囊息肉是否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及其大小是否进行性增大来判断。在临床上,我们通常认为超过1cm的胆囊息肉需要积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而其他情况下,密切随访观察就足够了。
喝酒与肝癌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长期饮酒或酗酒,是诱发肝癌的重要因素。在国外,酒精性肝硬化常是肝癌的最终发展阶段。然而,在我国,最常见的肝癌是由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最终发展成肝癌。
多发性肝囊肿通常不会癌变,因为它们可以被理解为肝脏中的水泡,通常属于良性疾病。然而,对于有肿瘤病史的患者,比如肠癌患者,如果肝脏中存在许多小囊肿,就需要格外注意。这些小囊肿在只有几毫米大小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很难进行有效鉴别。在这种情况下,应密切随访观察,看是否有明显变化。
胰腺检查主要涉及影像学和血液学两个方面。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增强CT、磁共振,必要时还会进行超声胃镜检查。如果这些检查结果仍不明确,可能需要进行有创操作,如超声胃镜下的穿刺活检,以进一步诊断和判断。血液学检查方面,主要包括胰岛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等指标。
胰腺炎的药物选择应根据病情来定。如果胰腺炎引起剧烈疼痛,可能需要解痉镇痛药物的干预。对于痉挛性疼痛,以解痉为主。如果胰腺炎导致胃肠道功能下降,出现呕吐或腹胀,应进行对症处理,可能需要止呕药物、通便药物或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总之,胰腺炎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情来做。对于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它的面世极大地降低了胰腺炎或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
胆囊息肉引起的疼痛可能需要排除其他合并原因。这可能包括胆囊结石堵塞胆囊管或结石掉落引起的胆管绞痛,甚至胰腺炎等更严重的情况。通常,单纯的胆囊结石很少引起上腹部症状。因此,如果出现明显症状,还需注意排除胆囊周围其他脏器的问题,如胃炎或胃溃疡等。
胆囊结石的消除,最直接的办法是切除胆囊。虽然民间有溶石或保胆取石的说法,但在临床上我们通常不推荐这些做法。胆囊结石与肾结石不同,很难通过药物消除或促使其排出。此外,强行促使结石排出可能引起胆管堵塞,甚至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因此,总体而言,最佳消除结石的方法是切除胆囊。
人没有胰腺也是可以活的。胰腺具有两个主要功能:外分泌功能,负责管理消化;内分泌功能,负责管理人体血糖。失去胰腺后,我们可以通过外源性补充胰酶来替代外分泌功能,同时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替代胰腺的内分泌功能。
肠癌肝转移能活多久,其实取决于病情的轻重,包括肿瘤的分期。理论上,肠癌肝转移属于4期,但4期有多种情况,如肿瘤负荷的多少。如果满肝都是转移,预后预期可能较差。此外,对药物的反应是判断肠癌肝转移疗效的重要指标,包括常用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对药物有反应的患者相对更乐观。若药物起效后还能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这些患者的预期寿命可提高至2-5年,甚至10年的长期生存状态。
目前在临床上,处理胆囊结石的最佳方法是胆囊切除。根据我国胆囊良性疾病专家共识,胆囊切除被认为是最佳选择。虽然存在一些非主流做法,如溶石或保胆取石,但这些在专家共识中并不被推荐。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处理胆囊疾病的金标准,它通过微创的方式有效解决问题。
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并非单一专科能够独立决定。因为肠癌肝转移涉及的不仅是一个器官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专科能够彻底解决的。治疗策略需要考虑是先处理原发灶还是先处理肝转移,以及是先手术还是先药物治疗。这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我们希望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最合适、最经济实惠且效果最佳的治疗策略,并把握好治疗的时机。
甲胎蛋白的高低与是否得肝癌并无直接关系。甲胎蛋白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最常见的乙肝。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可能导致肝硬化结节和乙肝活动,从而引起甲胎蛋白升高。此外,生殖系统或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甲胎蛋白升高。因此,甲胎蛋白升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肝癌。实际上,甲胎蛋白的高低与肿瘤分期和疾病发展周期也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
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依据息肉的大小和数量来决定。对于直径在3-5mm的小息肉,通常只需密切随访观察,无需药物干预。然而,如果息肉为多发,且其中最大的直径超过1cm,通常建议积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即切除胆囊。对于保胆取息肉或药物溶息肉的做法,并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