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白细胞有可能是高的,也有可能是低的,还有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大多数白血病白细胞往往是高的。但是也有少部分白血病白细胞是降低的,或者是正常的。对于那些白细胞降低的白血病患者来讲是低增生性的白血病病人,这部分患者骨髓增生是低下的,不能够耐受较强的化疗方案,往往预后是不好的。 白血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化疗。有的根据危险程度分层还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细胞低的原因是比较多: 1.比如感染导致的白细胞低。 2.比如应用抗甲状腺药物、非载体类药物导致的药物导致相关性白细胞低。 3.比如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白细胞低。 4.比如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病因不同,治疗不同。如果是感染导致的白细胞低,需要抗感染治疗。如果是药物相关性的白细胞降低,需要药物减量或者是药物停用。如果是血液系统造血疾病导致的白细胞低,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也就是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于70%。因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正常参考范围是百分之50到7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在临床上可见于多种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二、细菌感染的患者; 三、创伤手术及急性出血等所导致的急性应激状态; 四、白血病的患者,所以对于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来讲,需要询问相关病史,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参考范围是2到7乘十的九次方每升。 当中性粒细胞大于7×10的九次方每升,为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10的九次方每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如果减少的程度比较重,小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又称之为是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以导致机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反复的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如果程度比较严重,有可能会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要明确病因是什么,对因治疗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上可以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过敏性疾病。另外一大类是血液系统造血疾病,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肠炎,哮喘,过敏性鼻炎,肠道寄生虫等。而血液系统疾病则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所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往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程度是比较重的。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可能是白血病,可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具体要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具体程度如何,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当中的一个亚型,在白细胞当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为0.5%到5%。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常常是见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肠炎、过敏性鼻炎、肠道寄生虫等。而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的时候,有可能是血液系统造血肿瘤所导致的。所以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时候,需要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中性粒细胞是细菌的效应细胞,当发生细菌感染时,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因为中性粒细胞需要对抗细菌。 如果人体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导致机体发生感染的风险。以细菌感染为最常见的致病菌。一旦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细菌感染,就是重症感染,这时用普通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中性粒细胞严重的减少,可能会继发重症的细菌感染,甚至可以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休克,危及生命。
缺铁性贫血在饮食上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可以补血,比如瘦肉、血制品、动物肝脏等。 缺铁性贫血还可以吃口服补铁的药物来补血,口服补铁的药物有多种,包括了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此外,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还可以通过静脉输铁来补血,静脉输铁常用的则是蔗糖铁注射液,相对来讲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要快,口服补铁比饮食补铁要快。
淋巴细胞百分比42%基本是正常的。因为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正常参考范围是百分之20~40%,所以当淋巴细胞百分比为42%的时候基本是正常的,不需要进一步处理。 淋巴细胞属于外周血白细胞当中的一种,它主要是病毒的效应,当病毒感染往往会出现淋巴细胞比例的升高,除了病毒感染以外,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以导致淋巴细胞的异常升高。如果应用糖皮质激素往往会导致淋巴细胞比例的降低。
导致血液黏稠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临床上常见的能够导致血液黏稠的原因有: 一、高血糖。 二、高脂血症。 三、血细胞异常增多。 四、高球蛋白血症的。 对于血液粘稠的患者,需要完善抽血等一系列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比如高血糖需要降糖治疗,高脂血症的患者需要降脂治疗,血细胞异常增多则需要降血细胞治疗,而高球蛋白血症往往是需要进行化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