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低,也就是指贫血,对于贫血的患者来讲,如何快速的补血,可以通过输血。 输血可以快速的纠正贫血,但是输血对于贫血的患者来讲,治标不治本,对于贫血的患者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导致贫血的原因,对因治疗,才能够有效的改善贫血。 比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铁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则需要应用环孢素、雄激素治疗,而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所导致的贫血,则需要进行化疗。
平均红细胞体积正常参考范围为80到100飞升,当红细胞体积大于100飞升时则为红细胞体积增高,红细胞体积增高在临床上往往是见于大细胞性贫血的患者,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所导致的,需要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则属于血液系统造血肿瘤,需要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甚至是化疗,移植等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增合征均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而且是全血细胞减少,在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可轻可重,轻型的地中海贫血病人往往是没有贫血或者是轻度贫血,所以临床上是没有症状的。 中型的地中海贫血则贫血程度较重,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贫血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头昏沉感,乏力,活动后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等,而重型的地中海贫血病人多在出生后不久死亡。 地中海贫血是基因病,属于遗传性疾病,除了贫血所带来的危害以外,它还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得后代患有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由于是基因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手段,主要就是输血对症支持治疗。
中性粒细胞低会得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常见于细菌感染。 这是因为中性粒细胞是细菌的效应细胞,当中性粒细胞降低的时候,会导致机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反复的感染,感染可轻可重,如果是重症感染,有可能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是危及患者的生命。 中性粒细胞降低会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导致中性粒细胞低的疾病是什么,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低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都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降低,这些疾病需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中性粒细胞属于外周血白细胞当中的一种,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当中所占的比例为50%到70%,当中性粒细胞大于70%的时候为中性粒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高,往往是由以下几种情况所导致的。 一,细菌感染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二,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三,急性应激状态,如创伤,手术,急性出血等,可以导致反应性的中性粒细胞偏高; 四,髓系白血病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偏高。
嗜碱性粒细胞属于外周血白细胞当中的一种,在白细胞当中所占的比例为百分之0到1%,所以当嗜碱性粒细胞1.1%的时候并不严重,基本上是正常的,不用进一步诊治。 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当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除了嗜碱性粒细胞以外,白细胞还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每一种白细胞类型在白细胞当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它们的功能均是不同的。比如中性粒细胞,它主要是细菌的效应细胞,细胞淋巴细胞则主要是病毒的效应细胞,而嗜碱性粒细胞往往是参与了过敏反应。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比较多,要看导致胆红素增高的类型是什么。 如果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那么临床上常常是见于重症肝炎以及胆管癌、肝癌、胰腺癌等所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如果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那么临床上常常是见于溶血性贫血的患者。 胆红素升高以后,会导致全身皮肤巩膜黄染、皮肤骚痒。如果胆红素异常增高,还可以导致胆红素脑病,甚至可以出现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是2到7乘十的九次方每升,当中性粒细胞小于2×10的九次方每升时则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 中性粒细胞是细菌的效应细胞,当中性粒细胞偏低以后会导致机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反复的细菌感染,所以日常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感染的发生,如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感冒的患者以及干净饮食等。 如果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小于0.5×10的九次方每升,称之为是中性粒细胞缺乏,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来讲,一旦继发感染,往往是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效果差,重症感染可以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是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栓可以是动脉血栓,可以是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在临床上常见于心肌梗死、脑梗死,而静脉血栓可见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者是腹腔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静脉血栓则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是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而抗凝治疗临床上常应用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不管是抗血小板治疗还是抗凝治疗,如果力度过大,有可能会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如果力度过小,则往往达不到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疗的疗效。
血小板在外周血当中的正常参考范围是100到300乘十的九次方每升。当血小板小于100×10的九次方每升时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机体有出血的风险。但是如果血小板减少,仍然大于30乘10的九次方每升,则出血的风险并不大。如果血小板减少,小于30×10的九次方每升或者是更少,那么自发性出血的风险是成倍增加的。 对于血小板太少的患者来讲,需要积极的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并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磕碰撞击,从而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检查,寻找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