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阳虚的适合吃附子理中丸,但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准确后用药。 脾阳虚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食欲不振、完谷不化、便溏等症状。脾阳虚的患者常会合并肾阳虚会出现五更泄泻、畏寒怕冷、四肢发凉等症状。如果合并有肾阳虚的症状,需要加用温补肾阳的药物调理。 平时的饮食要有规律,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可饥饱无常、暴饮暴食,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导致脾虚。

健脾丸是纯中药的成分,常规剂量服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只是要掌握好适应症,有一部分患者不太适合服用。比如:急性胃肠炎的患者腹泻稀水样便的不适合服用健脾丸,起不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健脾丸适合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慢性腹泻、大便不成形的患者。 还有患者表现为舌红少津、口干、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症状的也不太适合应用健脾丸。健脾丸当中含有的黄连性质寒凉,陈皮有燥湿化痰的作用,不适合应用于阴虚的患者。

肾虚水肿想要服用中药调理,可以服用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作用的中药调理。多久可以治好,因人而异,要看疾病严重的程度和服药治疗的效果。 体内的水湿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疏布到人体的全身滋养全身各个器官。脾胃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所以,水肿的患者可以用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作用的药物来治疗。建议到医院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如果蛋白量特别大,可能需要完善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诊断明确后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中风的患者会突然出现下肢无力的症状,有的还会伴随有同侧上肢无力、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它属于内科比较危急的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头颅CT,明确是脑出血或者脑梗死、脑栓塞引起的。 脑出血引起的,需要及时的应用脱水降颅压、减轻脑细胞水肿、止血、营养神经的药物。脑梗死、脑栓塞引起的,如果发病在6小时之内,可以考虑静脉溶栓治疗。超过溶栓时间窗的,需要及时的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病情稳定之后,积极康复锻炼。

6岁小孩睡觉盗汗可能和缺钙、室内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系。 缺钙的小孩会出现盗汗的症状,除此之外,还会伴随有生长发育缓慢、夜间睡眠不好等症状。可以适当的补充钙剂,让孩子适当的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运动,平时可以多吃些肉、蛋、奶、骨头汤等蛋白、钙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因缺钙引起的盗汗,也有利于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夜间睡觉出汗也见于室内使用空调、暖气温度过高的情况,注意调节室内的温度,保证室内温度舒适。

艾草泡脚去湿气效果较好。 每天晚上用艾草水煎后泡脚,每次泡脚的时间在15~30分钟,有祛湿的作用。有脚气脚痒的情况,可以加花椒,有杀虫止痒、去湿气的作用。 湿气重的人平时饮食上可以适当的多吃薏米仁、白扁豆,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尽量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和过甜的食物,油腻的食物和甜食容易生痰、生湿,会加重湿气重的症状。肥胖的人建议适当减肥,胖人多痰多湿,减肥也有利于湿气重的调理。

中药是否能影响月经,要看具体用的什么药。 有一些药物对月经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在月经期的时候服用中药可能会对月经产生影响。比如在月经期的时候服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能会导致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如果在月经期服用有清热解毒作用、寒凉性质的中药有可能会导致经行不畅、痛经发生。 在月经期的时候尽量不要服用中药调理身体。可以暂停服药,等月经期之后再服药调理。

细脉是中医脉象的一种,指的是医师在把脉时感觉比正常的脉象细,像按在一条细线上,称为细脉。 提示患者有阴虚,中医诊断疾病要四诊合参,细脉结合患者有舌红少津、眼干、口干、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等阴虚的症状,可以诊断患者阴虚,治疗的时候以滋阴为主来调理疾病。 如果脉象的节律跳的比较快,称为细数脉,提示阴虚火旺。如果脉象细而且无力,提示气阴两虚,治疗疾病的时候,可能会加入清虚热的药和补气的药来调理。

口干、舌干、口中无唾液,要警惕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累及外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会有口干、舌干、眼干、猖獗龋齿等症状。可以到医院完善抗核抗体谱、血沉、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必要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唇线活检明确是否为干燥综合征。 查明病因之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想采取中医药治疗,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有滋阴补肾、养阴生津作用的中药调理。平时不要熬夜,熬夜会伤津耗液、加重病情。

六味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不建议同时服用。 因为两种药所含的药物成分相似的比较多,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肉桂、附子两味中药。六味地黄丸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加上肉桂、附子,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合于既有肾阴虚,又有肾阳虚的患者。 有肾虚的患者,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准确后选择用药,这两种药物选择一种即可。如果单纯是肾阴虚选择六味地黄丸;如果肾阴虚兼有肾阳虚的患者,可以选择桂附地黄丸。